珠玉般晶瑩,如朝露般清澄,餘韻悠長,柔如彩虹,詩意盎然,時而溫存時而神秘,靜靜地傾訴著一段如歌如泣的愛情故事,讓人為之所動。
這是一首《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在她手中,變成了豎琴獨奏,更具有特色,即使是林啟華,也不得不感嘆她的實力。
一曲演奏完畢,大家都沒有吝嗇,為她送上了最熱烈的掌聲。
薛婧琪起身,優雅地屈身回禮,神色中,帶著一絲滿足還有驕傲,她不在乎吳奕熙要做什麼,只需要自己把歌曲演奏好,就可以了,尤其是在穀雨涵的面前,沒有人想被她搶走了所有的光芒而不為人注意。
這一刻,我是最引人注目的。
第二百一十章 從較量到交流
林啟華起身鼓掌,“豎琴,是世界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美麗的音質,你的演奏,當真是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謝謝。”薛婧琪微微一笑,“還請你指教。”
“指教說不上,”林啟華搖搖頭,目光在周圍的樂器中巡梭,最終看到了一個樂器,眼睛一亮,走過去笑道,“既然你選擇了豎琴,那麼,我便用這個吧,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上古十大神器中,便有伏羲琴之名,我想,這應該是我們華夏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了,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視為高雅的代表,伯牙、鍾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今日,啟華便以琴會友,願與諸君共賞之。”
穀雨涵眼睛一亮,此時的林啟華,儒雅之風盡顯,舉手投足間,都是氣度斐然。
吳奕熙和程嘉銘扯扯嘴角,心裡在不停地詛咒:裝吧,看你能裝到什麼時候。
在眾人的注視下,林啟華淡然自若地懷抱古琴回到場地中間,手裡還拎著一個香爐。
有其他學生已經在場地中間擺好了一張長案,林啟華把琴置於長案之上,寬頭朝右,窄頭朝左,最細的線朝自己,這是古琴的標準擺放位置,在文人的眼中,琴是高雅之事,容不得一絲含糊。
擺放好琴,林啟華又在角落裡的洗手池慢慢把手洗乾淨,才回到長案前,把案上的香爐點上香,才施施然坐下,笑著環視一週,“古時的音律大家,每次彈奏前,都會淨手焚香,沐浴更衣,以表示對彈奏本身的尊重,《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中更有言:‘彈古琴前,要淨手焚香以示恭敬。’讓諸君久等了。”
圍觀的人群都搖搖頭,一點都不覺得煩躁,在大家的感覺中,林啟華就好像一個古代的隱士,風輕雲淡、悠然自得,充滿了出塵之意,就好像是在認真地準備彈奏一曲,而不是要和薛婧琪比拼,境界上,完全不一樣。
雖然大家對於林啟華跑到學校來和穀雨涵風花雪月很有意見,尤其是有一種肥水流外人田的憋屈感,他們對穀雨涵太瞭解了,對於她不喜歡的男生,從來都是不假於辭色的,即使是錄節目,也是如此,所以,在看到她和林啟華相處甚歡的情景,大家才會如此暴躁,吳奕熙和程嘉銘僅僅是其中的代表而已。
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沒有眼光和素質,相反,作為電影學院的學生,他們具備非常高的藝術鑑賞力,林啟華一番動作下來,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林啟華,心情也慢慢平靜下來,目光也變得平緩許多,準備欣賞林啟華的演奏。
“古人云,琴之為器也,德在其中,如果他真的能表裡如一,對古琴如此精通,那麼,或許,他真的是最適合女神的人呢。”有不少觀眾心裡都不禁這麼想到。
林啟華不知道大家的想法,此時的他已經完全進入節奏之中,心神完全放在古琴之上,含笑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左手按弦,右手撥絃,徐徐撫動,幽幽琴音,便出現在場地之間。
旋律在寬廣音域內不斷跳躍和變換音區,猶見高山之巔,飄忽無定、雲霧繚繞的感覺,虛微的移指換音與實音相間,旋律時隱時現。
慢慢地節奏一變,生動活潑,泛音清澈,息心靜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猶如“淙淙錚錚,幽間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細流。”
進而輕快如歌,如同行雲流水,揚揚悠悠,漸漸的旋律跌巖起伏,接著連續的一個遞升遞降的音調,猶如獨坐危舟過巫峽,驚心動魄,目眩神移,此身在激流峽谷中,真似“極騰沸澎湃之觀,具蛟龍怒吼之象。”音勢減弱,如同輕舟已過激流處,獨見平湖自暢遊的意境。
五分多鐘,場中眾人都聚精會神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