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足以收歸世上所有惶恐無所依的靈魂;卻又是如此安然大度,足以消解世間一切的躁戾,平撫所有受難的心。”

上師指著岡仁波欽峰,對我們說:“岡仁波欽峰是岡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是亞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山峰。它是多種宗教的信奉者尊為神靈之所在的世界的中心。印度教說它是溼婆大聖的殿堂,佛教中的須彌山就是指此山,我們雍仲苯教認為它是三百六十位神靈居住的地方。這裡也是耆那教創始人大雄獲得解脫的地方。印度河、恆河的上游都在此發源,所以可以見到大批的印度朝聖者來岡仁波欽轉山。記住我們雍仲苯教是逆時針繞行轉山的。千百年來,無數的朝聖者風雨無阻,艱難跋涉來這裡轉山,因為他們認為岡仁波欽是宇宙的中心,神無處不在。其他的小神山,在它面前很像蓮花瓣環繞著花蕊,只有在清晨,帶著虔誠的心,才能看到盛開的蓮花。這朵美麗的蓮花會讓他們洗去一生的罪孽,免去地獄之苦,甚至可以昇天成佛。傳說一個人朝拜神山,繞神山轉一圈,可以洗淨一生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輪迴中免下地獄;轉百圈,可今生成佛昇天。而在馬年轉一圈,則可抵常年轉十三圈。於是在通往岡仁波欽的條條道路上,朝聖者絡繹不絕。信徒們撿起岡仁波欽峰的石頭,帶回家中送給親友,是祈福消災的,能夠給他們帶來幸福。你們今天能看到完整和清晰的峰頂是件很有福氣的事情。還有在環繞聖湖朝聖道路上的西面、西南面、南面、東面、北面分佈有五座寺廟,分別是噶舉派的齊無寺、浪那寺、色熱龍寺,格魯派的楚古寺和果珠寺;在環繞神山岡仁波欽的朝聖道路上順時針也分佈有五座寺廟,是噶舉派的曲古寺、直熱普寺、尊祖普寺、江扎寺和色龍寺。十座寺廟分屬於不同教派,卻在面積不大的區域內同時存在和不斷發展,可見對神山聖湖的景仰已經遠遠高出了單純的教派儀軌,跨越了教派的界限,達到了各派的和諧。這在多教並立、紛爭不斷的時空背景下是難得一見的。”

心印 四(4)

上師環顧了一下湖水,接著說:“這片蔚藍聖潔的湖水是佛主賜給人們的甘露,它能清除人們肌膚上的汙穢,能洗淨人心靈上的五毒(貪、嗔、痴、怠、嫉),更能延年益壽。所以,凡來轉湖之人,要在此洗浴,之後還要取些湖水帶回去。印度人對瑪旁雍錯的敬仰還由於印度聖雄甘地的骨灰也曾撒入了瑪旁雍錯。相傳佛教中的‘幸福圓滿之地’香巴拉就是指這片神山聖湖之間。另外西藏的古代傳說認為這裡是廣財龍神居住的地方,因此來到這裡埋下寶瓶,就會祈福財運和五穀豐登。”

上師對我們講一個藏傳佛教噶舉派的傳說:瑪旁雍錯誕生之前,曾有個心如菩薩一樣慈悲的國王木崩,在去往叢林的路上看到了人們生老病死的苦狀,便詢問他的老師昌塞退波:“這些痛苦應該屬於賢明君子嗎?”老師回答:“這些痛苦歸於所有眾生。”國王便請求解除痛苦的辦法。老師說,唯有佈施。於是國王令人修了許多房子併為所有貧苦受難者提供為期十二年的溫飽。於是地面上燒飯的灶坑越挖越多,倒出的淘米水越聚越多,十二年後變成了大湖。湖邊有一棵樹,樹名“贊木直下”,果實有陶罐那麼大。有一天果實落在湖裡,發出“贊木”聲響,由於水和樹的作用,落入水中的果實變成了金子。上師說:“現在你們知道了這個說法,更明白了一些道理。我讓你們準備的一百零八個裝過藏藥的寶瓶就是要埋到聖湖裡的。這些寶瓶會祈福給你們將來的親人、朋友,以及所有的眾生,讓他們豐衣足食,意化這裡的力量加持給他們,讓他們為需要幫助的人付出自己語言的、行為的、精神的和物質的佈施,用一顆慈善、祥和的心去摧毀心魔的折磨,和諧與寧靜的陽光會像今天一樣灑向帶去愛的地方。西兒你要不斷地發願,我會給你堅持的力量。楊溢霖你憑著前世的緣分來到這裡,這也是你一生的福報。好好珍惜,好好發願。來,你們背好包,我們把車上的寶瓶、經幡、哈達取下來,到那邊去。”

上師讓西兒將車子停在了湖岸的高處,怕汽車的聲音打擾了這份恬靜,怕車子的尾氣汙染了這裡的純淨。上師帶著我們拿著這些聖物走下湖岸,來到湖邊一處掛經幡的地方,讓我們用筆在經幡的五彩布上寫上要祝福的人或事,然後我們三人一同系起長長的經幡,掛起了條條潔白的哈達。隨著西兒和上師誦經的聲音,我的心在這天宇間自由地遨遊。上師和西兒去埋寶瓶的時候,我用相機拍下了神山聖湖的美麗與神秘。然後西兒拉著我涉著淺水來到湖邊一片明顯而獨特的紅色沼澤,一種細小的紅色沼澤植物在泥漿上蔓延,將一切嚴嚴實實覆蓋起來。湖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