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阿德里安,現在肯定認為波蘭斯基的這部新電影充滿了對納粹的憤恨,對戰爭的黑化,這是波蘭斯基電影的底色。可是,只有看過《鋼琴家》的人,才會知道,波蘭斯基在製作這部極為有意義的作品時,一定程度上放棄了過去的自己,在切身的題材和故事來臨時,他反而掙脫了因為過去而給自己塑造的藝術背景,他決定出離地思考和觀察。
隨著丹尼爾的講述,波蘭斯基開始挺直自己的脊背,蒂姆明白這位老朋友內心的波濤洶湧,同樣也明白了丹尼爾所說的話,應當和波蘭斯基所想沒有太大的出入。
他窺視到波蘭斯基的內心。
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蒂姆想到,他不確定自負的波蘭斯基是否願意被人窺探。
但丹尼爾明白,如果波蘭斯基打算以上帝角度訴說故事,就不會拒絕他,換而言之,這個時候波蘭斯基本人的喜惡都被他自己排除在外了。那麼近一千四百個試鏡者的失敗也就可以想象,所有人都在揣摩波蘭斯基的想法和喜好,從而和他真正的意圖背道而馳。
丹尼爾不知道阿德里安最後是怎麼說服波蘭斯基的,可能是他本身的氣質非常符合斯皮爾曼,幾乎以假亂真,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不過絕不會是他看穿了波蘭斯基的想法——因為丹尼爾看過阿德里安的一些採訪,他明確說過自己在一開始沒有理解電影的基調,而是在波蘭斯基的指導下,才明白應該如何去演出斯皮爾曼這樣一個人物。
波蘭斯基如鷹隼一樣的眼睛看著丹尼爾。
他心中的波濤無以言表,內心的一切都被丹尼爾窺破,丹尼爾甚至說到了很多自己沒有想到,但卻認為值得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