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部分(3 / 4)

小說:崛起1892 作者:擊水三千

大鑫廢除了大清的法律,完全把他在麾下地盤上,實施的法律照搬了過來,同時廢除了下跪的禮儀,以後臣子見到皇帝,只需要鞠躬就可以了。

最後林大鑫和眾人商定了登基的時間,就定在了下個月的1號,也就是1902年11月1日。那天林大鑫將紫禁城登基,建立起龐大的中華帝國,並且在*外進行一場閱兵。

不過時間到11月1日只有不到一個月,林大鑫擔心的對王巖問道:“登基前的準備工作,時間上來得及嗎?”

王巖點頭說道:“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準備此事,完全沒有問題!”

林大鑫又扭頭對吳佩孚問道:“參加閱兵的部隊,有沒有問題?”

吳佩孚拍著胸脯說道:“陛下放心,要參加閱兵的部隊,早就已經來到了北京城,絕對不會耽誤了陛下登基的大事!”

林大鑫點了點頭說道:“那就這樣決定了,下個月1號,舉行我……不,是朕的登基大典!”(未完待續)

第五百三十五章 登基之前(續)

1902年10月28日,距離林大鑫的登基大典已經沒有幾天了,在北京城的一個書茶館裡,此時人聲鼎沸,書茶館內的客人們,都在討論著過幾天將要舉行的登基大典,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北京城內的旗人,這些旗人並沒有林大鑫推翻大清,改變他們喝茶的習慣,該幹嘛還是幹嘛。

北京人愛喝茶,北京人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北京人為什麼愛喝茶呢?這與相關歷史有關。

早在大清中期,南方產茶地如安徽、福建、浙江等大茶商便紛紛在北京設立茶葉市場,他們看中的是北京城是朝廷中樞以及北京城人群密集的特點,引導北京人瞭解茶,接受茶,愛上茶,更是形成了北京城特有的茶館文化,這讓北京城的街面上有許多各色茶館,如清茶館、早茶館、書茶館、坤茶館、酒茶館、棋茶館等等。

“常三爺,您老見多識廣,您說說,這大清說沒有就沒有了,換成北方的林大帥當皇帝,咱們北京城這些旗人,還能一直住在北京城嗎?”一名50多歲,穿著長袍,留著辮子的人,對同樣差不多打扮的另外一名50多歲的人低聲問道,這2個人坐在同一張角落裡的桌子,除了茶壺茶碗之外,在他們的桌子上還擺著一盤茶點心和一盤瓜子。

從2人的衣著上,可以看出,2人家境都是比較殷實的。

常三爺端起身前的茶碗,喝了一口隨即放下茶碗說道:“松四爺,新的朝廷不是已經貼出告示,說新朝廷各族平等。我們旗人和漢人以後一個樣子了,不會讓我們這些旗人遷出北京城的,您就放心開您的店吧!”

松四爺嘆氣說道:“可是前些天,那些定北軍把大清那些王爺貝勒的府邸都查抄了,對我們這些旗人。新朝廷不會秋後算賬吧?”

常三爺安慰的說道:“放心吧,松四爺,你沒有看到原來武威軍裡面那些旗人子弟的官兵,都已經被定北軍收編了,我家小五現在就等於是定北軍的一員了,林大帥既然都招收旗人當兵了。就不會為難我們這些普通旗人的,至於那些王爺貝勒們,只能自認倒黴了,畢竟是改朝換代啊!”

武威軍當中,有很多官兵都是滿族。武威軍4個鎮都歸順定北軍之後,林大鑫並沒有對滿族的官兵有什麼歧視,一視同仁的進行整編,只要合乎定北軍條件的,都將整編到定北軍之中。

常三爺排行第五的兒子,原來是武威軍的1名隊官,現如今已經加入了定北軍之中,並且還被送去了瀋陽陸軍學院進行短期的軍官培訓。培訓結束之後,就是定北軍……應該是中華帝國陸軍的軍官了。

松四爺點了點頭說道:“只要不找我們這麼普通旗人的麻煩就好,林大帥當了皇帝。至少咱們老百姓不用擔心被洋人欺負,可惜以後沒有旗餉給咱們了,像你我兩家還好,都有一些營生,很多旗人一下子斷了旗餉,家裡都揭不開鍋了。”

大清的朝廷一向認為“八旗為本朝根本。國家莫有要於此者”,因此對八旗兵民倍加恩養。除了對旗兵本人按時頒以旗餉外,還給其家屬也一樣發放。不過旗餉政策的恩養,使大清很多八旗兵紈絝膏梁,追求奢侈,腐化衰墮,這也是造成大清八旗兵戰鬥力低下最重要的原因。

現在林大鑫對大清朝取而代之,當然不可能繼續用錢養著這些旗人,於是林大鑫剛剛進入北京城不久,就宣佈廢除了大清的旗餉制度,以後旗人必須自謀生路了。

常三爺說道:“揭不開鍋倒是不至於,北京城內現在四處招人進行擴建,只要出一把力氣,倒是也不至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