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改了一個稱呼,不過歐格納記的上次來找林大鑫,他對南非志願軍的藉口就是一些志願者組成的,和林大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歐格納這次來姿態放的很低,既然林大鑫不承認南非志願軍是他派去的,歐格納也就順著林大鑫的說法而說了。
林大鑫一聽不禁問道:“站在我這一邊?什麼意思?”
歐格納解釋說道:“憑藉林總督的實力,如果沒有外部的干擾。取代大清已經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如果林總督願意在南非的事情站在我們大英帝國這一邊,我們大英帝國願意和林總督簽訂密約,等林總督兵出山海關之時,我們英國人願意站在林總督這邊,不但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中立,而且會對清朝現在的朝廷實施武器禁運,最後如果林總督建國的話,我們大英帝國馬上會承認您所建國家的合法性。對林總督和日本人的戰爭。我們大英帝國也絕對不再插手,會保持中立的,當然簽署的密約希望林總督承認我們英國在清朝目前的利益,不知道林總督意下如何?”
林大鑫沒有想到英國人竟然說出了這個條件。說實話林大鑫做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清朝人,並且家族中還世代在大清為官,真不願意親手把大清朝廷推翻。弒主一個罪名就讓林大鑫十分顧忌了,不過有一種東西叫做大勢所趨。現在的問題是林大鑫不想推翻大清朝廷,但是林大鑫那些手下可都眼巴巴的指望著做開國元勳。連林大鑫也不能不顧及部下們的想法。
這樣一來,揮兵南下已經提上了林大鑫的日程,如果沒有日本人突然發難,可能林大鑫已經開始考慮怎麼對付大清朝廷了。
要是真按照歐格納所說的那樣,在大清利益最大的英國能保持中立,以後要推翻大清朝廷會容易了許多,林大鑫摸著下巴考慮起來。
在南非那裡,林大鑫麾下的志願軍已經在戰爭初期給了英國陸軍帶來了比歷史上多了很多的損失,已經完全達到了給英國人找麻煩的初衷,只是沒有想到英國人的反應會這樣大,竟然攪和到自己和日本人的戰爭之中,一場慘烈的海戰,讓雙方損失慘重。
其實林大鑫要早知道英國人反應這樣強烈,打死他也不會派什麼南非志願軍的,萬里之外的南非,林大鑫根本得不到什麼利益,雖然那裡有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蘭德金礦,但是憑藉不到2000人的南非志願軍,也根本別對那個超級金礦痴心妄想了,所以林大鑫派遣南非志願軍就是給英國人添堵的,屬於損人不利己。
東北海軍現在和英國海軍、日本海軍一場血戰,雖然是獲勝了,但是損失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只是東北海軍官兵的損失就達到1。2萬人,這可都是當時林大鑫腦袋一熱,拍腦門帶來的後果。要說林大鑫不後悔那是騙人,不過事已至此,林大鑫也只能撐下去。
南非接下來的戰鬥也會變的不輕鬆,現在大量的英國陸軍會源源不斷的從世界各地趕赴南非參戰,英國人在南非的兵力馬上就會達到幾十萬,南非志願軍如果繼續留在南非作戰,下面將會面臨嚴重的挑戰。
歷史上在英國龐大陸軍的攻擊下,目前布林人在戰場的優勢立刻就會煙消雲散,他們很快就會丟掉了他們所有城市的控制權,之後退出城市的布林軍隊開始化整為零,組成多支游擊隊,戰爭也進入了游擊戰的階段。
因為南非志願軍的補給只能依靠飛艇的運輸,這樣的話,幾艘飛艇不可能在萬里之外的南非支援一支規模較大的南非志願軍,所以南非志願軍的規模會控制在2000人以下。林大鑫沒有狂妄的認為他的那支規模在2000人以下的南非志願軍,能改變接下來的戰局,在幾十萬英國陸軍的進攻下,能幫助布林人守住城市。
林大鑫對此早有準備,把他從現代時空中得到的游擊戰各種知識,灌輸給了參加南非志願軍的軍官們,並且對加入南非志願軍的官兵進行了針對性的游擊戰訓練,不過接下來英國人會採取碉堡戰術、焦土政策和設定集中營來對付布林人的軍隊,最終逼迫了布林人投降。如此一來,英國人實施的策略,讓南非志願軍的日子也不會好過的。
而且英國人一直做世界霸主習慣了,別惱羞成怒的把他們本土的大艦隊也派過來,和東北海軍死磕,那自己就真的悲催了。
沒有了英國人插手自己和日本人的戰爭,自己就可以好好收拾一下小日本了,這一次一定給小日本留下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
在1892年就得到了穿越戒指的林大鑫,已經改變了甲午戰爭的結果,對日本人沒有那種切身之痛,但是林大鑫有一個未來時空穿越過來的老婆何月。
何月絕對算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