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仔細的檢視了一番之後,王極東卻是可以斷定,眼前這紙張的製材,就是一張印書紙!
說白了,就是古代的時候,出圖書印刷用的紙,而且,上面還隱約的存在著出版圖書的印刷痕跡。只不過,那印刷的字跡比較淡,又是在書法字型的背面,才導致了觀察起來,這一特徵並不是很明顯。這讓王極東有些感嘆起來,莫非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就已經開始了這般的節約?
哪怕就是現代的辦公族,雖然倡議大家要節約用紙什麼的,像是列印出來的一些廢舊文稿紙張的背面,還可以被再度利用一樣。但是,自己寫封家書的時候,恐怕誰也不會用印有文稿的紙張吧?
……
紙張背部的那些印刷痕跡,究竟是出於何處,裡面的內容又是來自於哪一本圖書的刻本,王極東研究了老長時間,也沒能理清個頭緒出來。雖然,在背面殘留的些許印刷痕跡中,也隱約的能分辨出幾個字跡來,模糊是模糊了,但是字型的框架至少還在啊。
不過,即便是如此,王極東對於古代書刊內容的認知程度,也完全夠不上讓他去做明確的鑑定的。這書畫一道,終究不是他的專長啊。王極東一邊感嘆著的同時,一邊也在感慨著中國古代藝術的博大精深。
一個人,若是窮其一生,能在某個領域裡面有所精通,就已經是天大的幸事了。
好在,暫且不論這印刷的刻本是屬於何朝何代的吧,王極東倒是僅僅從紙張的觸感,以及一些自己在書法寫作上的經驗來推斷,這張紙勢必不會是屬於民國年間的,甚至於也不太可能是清朝的。畢竟,王極東也是生活在民國年代的人,那時代的書寫風格、使用紙張,以及清朝的紙張使用情況,多少還算是有些瞭解的。
至於再往上推,能到什麼年代,王極東的心下不免多了幾分猶豫。
嘆了口氣,王極東小心的把東西給收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