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責別人,開脫自己的責任
這類人犯錯後往往會說:“這是你的錯,不是我的錯”,或者“如果我妻子花錢不大手大腳的話,我就不會落到如此的地步”,或者“如果沒有孩子拖累的話,我早就很富裕了”;他們也會說:“顧客只是沒有注意到我的產品”,或者“我的僱員對我不忠實”,“他們說得不清楚”,還有“這是老闆的錯”等等。還有些人會說:“因為我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我的事業不如意”,“如果再給我點時間的話,我會做好的”,或者“噢,我再不想變富了”,或者“人人都這樣,我為何不可……”
(3)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的人經常說的話是:“我早就告訴過你那樣做不管用。”或者“這件事太難了,不值得我投入這麼多的精力,還是換個簡單一點的吧!”或者,“瞧,我都做了些什麼啊?我不想自找麻煩了。”假如一個人說:“我所得到的教訓就是再也不那樣做了。”那麼,這個人也許還沒有領悟到犯錯誤的重要性。如此多的人活在一個貧窮的世界裡,是因為他們不斷地對自己說:“我再也不那樣做了。”而不是說:“我很慶幸自己犯了錯誤,因為我從這次經歷中受益不淺。”避免犯錯誤或浪費犯錯誤機會的人,不能算具備較高的智慧,在事業上的成就也會受到限制。
奧格·曼狄諾說,人應該是成功而非失敗的。如果能確信這一點,我們必然會充滿信心,並且瞭解跌跤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而是邁向成功的另一個機會。
重要的是能以勇氣、決心和樂觀的心境繼續努力。經驗教育我們:只要我們持續地用力敲門,它最後總會開的。
失敗常常會轉化為勝利的祝福。因為:首先,它能使人們放棄那一旦實現就將造成不幸或徹底崩潰的目標,不管這目標之制定是否經過深思熟慮的過程;其次,它可以開啟新的機遇之大門,並透過試驗—錯�誤—�再試驗的方法,給人們提供現實生活的有用知識;最後,它能讓人們發現什麼是過時的方法,給那些驕傲自滿者注入一針清醒劑。
失敗到底是福佑還是懲罰,這要看個人對它的反應。若某人能夠將失敗看作命運之手對他的無形引導,並接受這一訊號,把自己的前進方向調整到正確的軌道上,那麼失敗對他來說就是福佑;若某人將失敗看作是天意對他本身軟弱與無能的暗示,而從此心灰意懶,那麼失敗對他來說就是懲罰。如何對失敗做出反應是極其關鍵的,它決定著整個的命運,但總是在個人的完全控制之中。
沒有誰能夠免於失敗與挫折,有的人在一生中會跟它們打很多次交道。但是,每個人也同樣地具有以自己的主觀態度來對失敗做出適當反應的特權與方法。
不由人的主觀意志加以控制的環境會導致失敗。這樣的例子有不少。但是,沒有任何一種環境,能阻止人們對失敗做出最有益於自己的反應。
只有少數人能從經驗中得知堅忍不拔精神的正確性。這些人承認失敗只是一時的,他們依靠不衰的願望而使失敗轉化為勝利。我們站在人生的軌道上,目擊絕大多數的人在失敗中倒下去,永遠不能再爬起來。對此,我們只能總結說,一個人沒有毅力,那他在任何一行中都不會得到成就。
要相信苦難不會持久
要相信苦難不會持久
在奧格·曼狄諾的演講中,經常提到羅伯特·斯契勒的故事。
一天,羅伯特·斯契勒來到芝加哥,要向一群中西部農民發表演說。雖然他滿腔熱誠,但很快便被他們凝重的面色潑了一盆冷水。他們強作熱情地接待羅伯特,其中有位農民告訴他說:“我們正過著艱苦的日子。我們需要幫助。我們最需要的是希望。給我們希望吧。”
在羅伯特開始演講前,主持人向這些聽眾作介紹,他把羅伯特形容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聽眾不知道,羅伯特也曾走過他們現在所走的路。
羅伯特的童年是在中西部的一個小農場裡度過的。他的父親本來是一個僱農,後來積夠了錢才買了一個65公頃的農場。經濟大蕭條時,羅伯特還只有三歲。那年冬天,他們有時連買煤也沒錢。那時候羅伯特也要工作,他要爬進豬欄,撿拾豬吃剩後的玉米棒子,用來做燃料。那些日子真苦啊!
第二年春天,又遇到嚴重春旱。羅伯特的父親準備把辛辛苦苦留起來的幾鬥寶貴玉米用作種子。
“種了可能枯死,何必還要冒險去種呢?”羅伯特問。
他父親卻說:“不冒險的人永無前途。”
於是,他父親把留起來的最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