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暗想道:“好厲害,怨不得人說開封府的官司難打,果不虛傳,怪道方才拿我時,說我事犯了。‘若不訪查明白,如何拿人呢’這些事明顯知道,我又如何隱瞞呢?不如實說,省了皮肉之苦。”便道:“實系八盆松景,內暗藏萬兩黃金,唯恐路上被人識破,故此埋在花盆下。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隱瞞;不信,老爺看書信便知。”
包公便道:“這裡面書信二封,是給何人的?”
松福道:“一封是小人的老爺給小人的太老爺的,一封是給龐太師的。我們老爺原是龐太師的外孫。”
包公聽了點頭,叫人將松福帶下去,好生看守。
你道包公如何知道有夾帶呢?只因書信皮兒上有“密封”二字,必有怕人知曉之事,故此揣度必有夾帶,這便是才略過人,心思活潑之處。
包公回到書房,便叫公孫策急書奏摺,連書信一同封入。次日進朝,奏明聖上。天子因是包公參奏之折,不得不交大理寺訊問。包公便將原供並松福俱交大理寺。
過了一堂,口供相符,便派差役人等前去要截鳳陽太守的禮物,不準落於別人之手。立刻抬至當堂,將八盆松景從板箱內抬出一看,卻是用松針紮成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八個大字,卻也做得新奇。此時也顧不得松景,先將“福”字拔出,一看裡面並無黃金,卻有字跡,一面寫著“無義之財”,一面寫著“有意查收”。
大人一看,便知此事詫異,即將松壽帶上堂來,問他路上都遇何人?松壽稟道:“路上曾遇四個人帶著四五個伴當,我們一起住宿,彼此投機,同桌吃飯飲酒,不知怎麼沉醉,人事不知,竟被這些人將金子盜去。”
問明此事,奏明皇上。
天子又問包公,包公回奏說四勇士天天隨朝,並未遠去,不知是何人託言詭計。聖上又將此事交與包公訪查,並傳旨內閣發抄,說:“鳳陽府知府孫珍年幼無知,不稱斯職,著立刻解職來京。松福松壽即行釋放,著無庸議。”
龐太師知此事後不能不奏摺請罪,聖上全免。惟獨包公又添一宗為難事,暗暗訪查,一時如何能得。就是聽了趙虎旁言,誤拿了人,雖不是此案,幸喜得出藏金一事,也就可以減去老龐的威勢。
沒想到查丟失國寶一案,卻捎帶查了這麼個案子,可那國寶丟失的案子還沒著落呢,還得接著查呀!又四處放出暗探,接著查尋。
那麼到底是誰偷了國寶呢?原來是兩個慣賊,一個叫吳達,一個叫韓寶,因為他們早就知道宮內有件從西域進貢來的玉鐲,價值連城,總想下手,可是始終沒有好時機。他們倆有時白天,有時晚上,在皇宮周圍踩道,怎麼進,怎麼出,胸有成竹啦。
這天晚上,二人打算行動,直到二更天,兩個人起來,把包袱背好,擰腰上房,施展開矯捷身法,躥縱跳躍,滾脊爬坡。夜色濛濛,如同兩縷輕煙兒,往正北直奔城裡。
燕子三抄水,越過護城河,施展狸貓登樹的功夫,“哧哧哧”上了城牆。來到裡頭,往下觀看,萬家燈火已寂,百姓入了夢鄉。長街之上,三三兩兩巡更走夜之人也不放在心上。二人下城牆隱蔽身形上民房,在多角樓上,換了夜行衣。
宮殿巍峨,在底下往上看不大險,可要站在殿背往下看都眼暈哪。不過這倆人的功夫確實不錯,走一個地方,用粉漏子做點痕跡,就這樣各處窺視。偏殿之內,兩個小太監正在熟睡。
兩個人商量,吳達巡風,韓寶下手。只見他飄身下來了,為了縮小目標,在院子裡施展蛇行術,來到切近,掏出薰香盒子,打火點著關嚴,順著門縫,捅進去一拉仙鶴腿,“哧”濃煙就噴進去了。進間不大,聽見裡邊打了兩個噴嚏,就知道成功啦。然後收起薰香盒子,自己闖瞭解藥。用手託著門帶,推開了門,韓寶走著矮步進了更衣殿。他的眼睛有些不夠用了。但見,正面八扇圍屏,紫檀木雕刻五龍圍繞。圍屏心兒上的山水人物,全是點翠鑲嵌。前邊的寶座,御座前的紫檀木的御案,一色天然大理石心,殿角牆上掛著福壽字幅,都是御筆。牆上掛的全是前朝的名人字畫。北牆是漢玉八仙人兒一堂,栩栩如生。南牆多寶閣內都是仍奇古玩,各色奇珠異寶。正央都是紫檀的頂箱立櫃金飾件,上有標籤號頭。二尺八的澄磚漫地,圍屏兩旁是兩盞大戳燈,罩著紗罩兒,畫的是四季花,底下是花梨木底座兒,雕刻五龍抱柱圖案。
韓寶一眼可就看見翡翠鴛鴦鐲,霞光萬道,瑞彩千條。韓寶飛身過來,一看就知是至寶,他用原來的錦墊幾包好,掏銀條壓好。把鐲子用油綢子包嚴,往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