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衝出來再錄——而這時,攝像師的手指又凍僵了。
吃些皮肉之苦還是小事。乾電視這一行的人就是要吃苦,誰叫你喜歡呢?
好在整個拍攝計劃得以準時完成,我心中還是頗有成就感的,這畢竟是我第一次做製片人。
出國前,我在中央電視臺的職稱是編導,一直參與節目的後期編輯,按理說不該算外行。但那時在臺裡做節目,只要提前申請,編輯機房隨你用多少時間。所以我通常抱一堆素材帶進去,一邊看,一邊記,一邊想,一邊編,從沒有時間的緊迫感。可是這種方法在美國就很難行得通。紐約的普通編輯機房(非數字式的)每小時開價二百美元,按時收費那可是一點兒也不含糊的。第一天編了十個小時,節目完成了約十五分鐘,機房費卻花了兩千美元。
我一算,這樣下去,一定會嚴重超預算。於是趕緊請教有關人士,才知道美國的工作方法是把所有的素材帶都翻到家庭錄影帶上,由編導帶回家反覆研究之後,在紙上寫出編輯順序,其中所標的時碼要精確到秒,隨後拿著這份書面編輯稿進機房,以節省機房用時。
這一點一滴的經驗對於初試身手的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