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造型,捨命演出。滿臉血汙,渾身油膩,狼狽不堪,因為激烈的打動整張臉都變形了,猙獰可怕,但李準奕卻呈現了一個完美的忠浩。
在忠浩這個角色上,李準奕不僅突破了年齡的壁壘,也突破了社會閱歷的阻礙,向我們展示了他精湛的演技。在電影播放的那兩小時,沒有人會相信大螢幕上那個滿口粗話、鬍渣滿面的忠浩,會是我們記憶中的李準奕。這是他的成功,也是他的成就,心悅誠服。
今天第二更。
打賞太給力了,原本今天打算加更的,但因為這兩天要去見教授,要忙忙論文的事,暫時抽不出時間。待這幾天論文的事忙完之後,七貓會加更的。謝謝大家的支援。
349 票房突破
BLUE………Best。 In。 Me
韓東燮的評論獲得的關注,遠遠超出想象。()
“追擊者”一上映,在全社會引發討論的同時,也引起了政府的重視,“追擊者”甚至獲得了首爾市政府的官方肯定,專門為羅宏鎮發表了一篇表彰文,這也算是為“追擊者”的大熱再添一把火。
這其中,韓東燮別具一格的評論,以忠浩的視角分析了這部電影,讓人眼前一亮。而對於李準奕表演的評論,寥寥數語,卻送上了至高的評價,讓所有人都忠浩這個角色、對李準奕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甚至於,出現了眾多的評論對韓東燮的影評進行了分析,由此引發的後續影響還包括了相關學者從忠浩出發,進而去分析社會現象。
原本,在罪犯電影裡, 英雄都是警察,亮點卻在於罪犯,一個成功的罪犯,和正義的旗鼓相當,才能讓罪犯電影走向更高的境界。在“追擊者”裡也不例外,英民的瘋狂和冷酷,讓這個罪犯成功閃耀影評,許多影評人都認為,這是夏正宇演員生涯最為成功的突破,認為夏正宇在未來的演員生涯中,會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但“追擊者”裡和其他罪犯電影不同的是,英雄不是警察,甚至於代表的都不是正義,只是一個皮條客而已。韓東燮影評裡的忠浩並不完美,但恰恰就是這種不完美,完美地對社會進行了深刻的諷刺。忠浩這個角色身上的亮點,不再僅僅是英雄,更包含了人性的思考、社會的思考,還有那種對改變社會現狀的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追擊者”裡,原本應該是針尖對麥芒的正邪兩方,卻因為韓東燮劍走偏鋒的影評,導致李準奕扮演的忠浩氣勢高漲,頓時蓋過了夏正宇。當更多的影評人走進電影院,或者是第二次、第三次走進電影院,他們又發現了更多的亮點,在電影裡,李準奕和夏正宇的飈戲,相比夏正宇這個老資格的前輩,李準奕絲毫不落下風,不僅沒有因為年齡的障礙而束手束腳,反而挖掘出了忠浩更多的心理層面。也許,只有一個遺憾,李準奕扮演的忠浩實在太帥了,更何況是對於一個皮條客來說。不管如何,一時間,李準奕和忠浩都伴隨著“追擊者”成為了最受矚目的焦點。
韓國電影在一片低迷中迎來2008年,可就在2008年開年之際,卻閃現了不少的亮點。對比2007年,2008年才不過一個月而已,就有電影率先邁過了四百萬觀影人次的大關。實現這個號成績的正是體育題材的“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雖然多少沾了點奧運年的光,勵志的女子手球題材鼓舞人心,抓住了觀眾的口味,但依舊是一個成功。
相較之下,作為黑馬的“追擊者”,僅僅上映一週,就能夠口碑相傳,並且獲得了多方面的肯定,就顯得難能可貴了。低成本的它克服了許多不利因素:如檔期不利,二月到三月並非熱門檔期;“18歲以下禁止觀看”的分級不可避免造成觀眾群的流失;主創人員名氣一般,就算是唯一看點的李準奕,在電影上的成績也乏善可陳——“戀空”可是日本電影,做不得數的。這也就導致了,事先沒多少人對它寄以厚望,畢竟泡沫時期被埋沒的韓片數量眾多。在加上警匪片珠玉在前,要拍出新意、吸引視線實在太過困難,所以“追擊者”稱為黑馬,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追擊者”的故事能讓人在第一時間聯想到韓國經典的警匪片“殺人回憶”,同樣是講述連環殺人題材,同樣根據真實人物和歷史事件改編。但不同於“殺人回憶”沒有抓獲兇手、託言於歷史時代之咎的**型結局,“追擊者”的兇手早早現身,甚至毫無悔意。這位名叫池英民的男子是以2004年伏罪歸案的柳永哲為人物原型,他犯下的滔天大罪在韓國國內轟動一時。由於自小家境不濟導致心理扭曲,劣跡斑斑的他在殺害20人後被逮捕。最後一宗命案正是牽涉到他仇恨的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