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的首映結束之後,在票房成績出來之前,影評就率先面世了,這一次似乎也延續了“暮sè”的兩極分化的走勢。
“首映”雜誌只給電影一顆星的評價,“影片中的角sè真應該被逮捕,真不知道他們在那晃dàng什麼,觀賞這部影片的過程就像慢悠悠地開著拖拉機在行走。”
其他的影評也沒有好到哪兒去。“影片質量低劣、情節分散,對白和表演也十分糟糕。”“電影削弱了吸血鬼元素,而拙劣的狼人特效,讓人完全興奮不起來。”“想想那個驚豔所有人的湯姆,再想想那個感動無數人的喬治,天吶,我想念不屬於‘暮光之城’的奕。”
影評人延續了去年對於“暮sè”的態度,幾乎是一片的罵聲,甚至比“暮sè”還要更加嚴重。如果要讓他們硬著頭皮評選的話,只怕大多影評人還是會選擇“暮sè”,“新月”的質量簡直被罵到無以復加了。
除了影評人,觀眾的態度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有許多“暮光之城”的忠實書mí也都對“新月”表示了失望,“我寧願被槍擊也不想再看了”的話語雖然極端,但的確是顯示出抱著超高期待值的影mí們的失望之情。
而在對待李準奕的觀點中,影評人普遍表示了失望,他們更加希望 看到“宿醉”、“和莎莫的五百天”、“單身男子”裡的李準奕,而不是“暮sè”和“新月”之中的吸血鬼王子。的確,學院派對於偶像電影的厭惡已經超出一定程度了。但是在觀眾之中,李準奕還是贏得了她們的青睞,普遍的言論就是對李準奕戲份明顯被削弱表示了失望。雖然在“新月”之中,泰勒?洛特納的好身材引來了不少人的垂涎,但魅力值已經破錶的李準奕依舊在觀眾心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在一片罵聲之中,“名利場”的觀點還是較為冷靜的,也相對中立一些。
在評價“新月”之前,我們首先應該明白這部電影的定位。之前“暮sè”的成功有偶然的因素在其中,但卻實打實的造就了李準奕、克里斯汀?斯圖爾特這一批新一代的青春偶像。因此,在順利的延續到“新月”之後,除了已有的影mí和小說mí群體,這些新生代偶像的粉絲群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可見,“暮光之城系列”的原本定位,就放在了一群huā季雨季的青春少女和少年身上。
在“暮sè”裡,由於電影並沒有現如今這般大的賣點,凱瑟琳?奧利維耶裡必然的將功夫huā費在瞭如何將故事講得好看、耐看之上,最終呈現的成果,是從多方面滿足了大眾的需求的。但是到了“新月”,第一部的精雕細琢便不見了蹤影,克里斯?韋茨更願意展示愛德華和貝拉無休止的特寫以及特效動作的慢鏡播放。
這雖然讓電影的口碑一落千丈,但仔細想想,卻似乎也是影片的必然趨勢。低齡化的定位肯定不允許影片揹負太多社會議題,能夠讓吸血鬼題材裡的俊男美女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能量博取票房,才是電影公司和導演的最終目的。從這個目的來看,“新月”是非常完美的完成了任務。
如果要追究“新月”的問題,我們不難發現,還是出在了劇情和節奏等電影的關鍵環節之上。從內容上看,“新月”講述的故事是以“合分合”路線前進的,但是從電影開篇,貝拉和愛德華就陷入了某種非常詭異的氣氛中,這種詭異很明顯的表現在做作的氣氛渲染上。那種yù愛不能、yù罷不能的複雜情感,被表現的非常刻意。所以說,“新月”的開篇就已經將電影引向了一個非常難以言說的道路。動作戲太少,感情戲太多,卻又沒有能夠像“暮sè”一樣把觀眾的情緒引向**,就如同白開水一般,這是“新月”最大的敗筆。
若將“新月”只當做一個承上啟下的說明書作品,本片的任務就完成地比較圓滿。起碼,它揭開了狼人之謎,還有吸血鬼最高家族的神秘面紗,以及貝拉是否會轉化為吸血鬼的懸念。
要說“新月”的最大發現,無疑就是成功佔領無數少女心房的泰勒?洛特納,他的深情,他的身材,他的體貼,他的溫柔,就足以讓他搶走準奕?李的光芒,成為又一個人氣之王。
而連續驚豔了我們整整一個夏天的準奕?李,在“新月”中的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這個劇本本身就限制了奕有更多的發揮,在吸血鬼這個角sè的魅力上,李準奕已經做得很到位了。我們只能說,愛德華固然驚心動魄,但我們還是更加懷念驚豔大螢幕的準奕?李。
“名利場”的評論相對來說,深刻一些,也中肯一些,在影評人鋪天蓋地的罵聲之中,尚屬理智。“紐約時報”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