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一算,頓時就嚇了一跳。
黃金沉重,同樣大小的黃金和鐵,前者重量差點兒是後者的三倍。這麼一塊兒金條,重量就在六七十兩上下,如此算來的話,這四十塊加起來,豈不是有兩千多兩?
他頓時便想到:“當時說好了師父能先選三樣兒,不知這四十塊金條能不能算作一樣兒?若真是如此,先選那金虎,再選這些金條,娘誒,這輩子可就足夠吃嚼的了。”
當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這些金條肯定不能算作是一份兒的。
而且看這樣子,墓裡面的隨葬品不多,若是被他們師徒拿了三樣兒,剩下的金銀肯定要大夥兒分攤的。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按照之前說定的,這裡面但凡是有金銀,他們都是能佔一份兒的。
張麻子被這些黃白之物迷花了眼,而青雲子自然跟他不同,對這些黃金他不過就是淡淡的掃了一眼而已,根本沒再多看。
他的眼神兒,一直盯著另外幾件兒陪葬物。
棺材裡頭的葬品不多,除了那些黃金之外,只有三件兒。
一面具一銅簋一珠冠。
面具是純金面具,放著石函的上方,也就是北邊兒,若是有屍體躺在這棺材中的話,那麼面具所在的位置,恰好便是在屍體的頭部。
“老夫能動手麼?”
青雲子看著曾文信,笑問道。
此間曾文信人多勢眾,隱隱乃是主人,青雲子這也是做一個姿態,自然不怕他會不答應。
曾文信果然是點頭:“師叔輕便。”
青雲子現在手上裹了一塊兒布,而後一彎腰,便是把那面具拿在手中。入手就是一沉。面具很是不小,大約有一尺來高,寬度則是不等,下巴處自然就要窄一些,臉部和額頭處就要寬一些,最寬的所在,大約在八寸左右。至於面具的厚度,則是約莫有兩分。這面具上面勾畫的面向,臉大而扁,鼻樑高挺,眉毛濃厚,眼睛細長,下巴圓厚,真真是很有數百年前遊牧少數民族的面向特點。
一
%77%77%77%2e%64%75%30%30%2e%63%63/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五七七 賺大發了!
至於那肥大的雙耳,就有些誇張了,估計就是故意做的了…畢竟耳朵肥大,素來被稱為是福相。
這面具,說不得便是那完顏銀術可的了。
不過也不敢絕對,青雲子知道遼人有死後給死者覆蓋面具的習慣,卻還不知到金人也有。
面具和那臥虎的做工完全相反,臥虎的鑄造風格是粗獷銳利,寥寥幾筆卻是極為傳神。而面具則是精雕細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部分,每一個部位都力求完善。
如果這是完顏銀術可的面具的話,那麼這個習俗,估計是傳承自遼國,契丹貴族死後,有些臉上便覆蓋著金屬製成的面具,大致有銅、銀、金、銀質鎏金、銅質鎏金這五類,按照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選擇不同的材質。
雕刻的時候,則是先按照面具主人的面向,打造一個木製的模型,而後在模子上面貼上金屬片兒,細細的捶打成型。
正因為如此,是以對面具主人的還原度非常高,幾乎可以看到這面具主人當年的樣子。
這面具也算的是一件寶物了,青雲子生平所見,比之更好的也不多。
那銅簋,則是更勝一籌。
銅簋,乃是一種容器,相當於後世的大碗,用來盛黍、稷、稻、梁等。
這打件兒銅簋,口徑大約在七寸上下,通高接近八寸。整體做工極為的精緻,直頸、平唇、口微斂,弧壁,獸形雙耳,扁鼓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為一方座,方座上有四個長方形孔。頸部與方座上皆飾簡化龍紋,圈足素面下面是方座,上面則是一個類似於碗的容器。方座長寬和口徑差不多,高約三寸。
各個朝代不同,銅簋的樣子也是不同,商代的簋多無蓋,無耳或有二耳。西周和春秋的簋常帶蓋,有二耳、四耳,圈足下加方座或附有三足的簋,也是這個時代出現的。戰國以後,簋就很少見到了。
簋和鼎一樣,也曾作為標誌貴族等級的器物。簋往往成偶數出現,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八簋與九鼎相配。
曾文信自然是識貨的,當下便是眼睛一亮:“這是銅簋啊?”
“沒錯兒。”
青雲子這一次沒問他,便是把銅簋拿在手中端詳著看。
他仔細看了看,銅簋中似乎還刻了幾個字,只是已經磨損的極為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