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小說:崇禎七年 作者:千頃寒

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董策當眾宣佈了對這些流民的安頓,和之前那些百姓一視同仁,凡十五歲以上之男子,每人授給露田十五畝,必須種植穀物。十五歲以上之女子,每人授露田十畝。丁牛四歲以上之大者,每頭受露田十畝,一戶限牛最多為四頭。

若全家都是老小殘疾的,十一歲以上及殘廢者各受丁男一半之田,年過七十的不還所受,寡婦守志,雖免課亦授婦田。

但是不授予他們桑田,同時每畝地的課稅是五斗五升五合。

也就是說,他們現在種的這些田地,是董策隨時都可以收回的,並不是他們的私產。這樣一來,就把他們同那些早前遷來的百姓給分化開了。

董策很清楚,好處一次給的太多,以後也就不值錢了。

只不過考慮到現在手下的耕牛存貨很少,再加上這新一批的流民普遍家庭成員都很少,很多光棍兒甚至是一戶就一口,因此董策予他們分田之時,還是按照每戶一頭耕牛的標準劃分,但是實際上,則是五戶合用一頭耕牛。五戶互相監督,一旦耕牛出什麼問題,五戶都要被問罪。

一二二章 賜名

此時磐石堡正是草創之時,萬事都奉行的一個嚴苛狠厲,正是要讓所有流民從過往的角色中轉變過來,整治所有的不良風氣,再不敢有任何的冒犯違逆。在他們心中牢牢的立下守規矩的想法,戰戰兢兢,老實本分,這和下馬威就類似之處。

所以這問罪,基本上就是殺頭了。

這年頭兒,牛真比人值錢。

這些百姓自然又是一番歡呼感恩不提。

接下來卻是今日的重頭戲。

董策要為昨日選定的那三十六名家丁賜字。

這可是個新鮮事兒,大夥兒都想瞧瞧,而董策也沒有讓別人走的意思。

董策坐在椅子上,王通站在他左邊,手裡拿著一卷名冊。蘇大成站在他右邊,手裡捧著一個托盤,裡面放滿了白花花的小銀錠子,陽光映照著金花銀的光芒讓人們花了眼。三十六個家丁在他面前五步之外站成一排,面色恭敬。能活下來的流民本就是身強體壯的悍勇之輩,他們又是從這些倖存者中挑選出來的,更是佼佼者。西北邊地的漢子,身高本就是要高一些,這些家丁一個個都是人高馬大的,又吃了飽飯,睡得好覺,換了新衣,站在那裡,威勢十足。

董策朗聲道:“自此之後,你們都是本官的家丁,入了我董家,改了姓氏,就得好生聽命。”

家丁們齊齊跪下,磕頭稱是。

董策又道:“本官將你們分為三都,每都十二人,每一都,各佔名姓中中間那一個字兒。分別是忠字輩,勇字輩,毅字輩。本官又選了三百個上好的大吉之字,為你們名姓中第三字。分別乃是:康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從此之後,再有家丁加入,也是按此例順序。”

董策洋洋灑灑的說了一通,為了選出這些字兒來,董策可謂是煞費苦心,昨夜房中油燈亮到很晚才熄滅。

“現在開始賜名。”王通拉長了聲音兒道,他指了指站在最前頭的魏青:“你,第一個。”

魏青大步向前,走到董策面前跪下,董策正色道:“從此之後,你便是董忠康了。”

“是,老爺!”適才的魏青,現在的董忠康鄭重的磕了個頭,大聲道:“魏青已經死了,以後只有董忠康!”

“好生做事。”董策取了一枚一兩重的小銀錠子放在他手裡,拍了拍他的肩膀。

董忠康眼圈發紅,重重的磕了三個頭莫:“願為老爺效死。”

然後便是退到一邊,接下來是第二個。每個人董策都是起名字,說兩句安慰的話,而後發給銀子。

家丁們心裡都充滿了感激,這是一種因為被重視,被認可,而生出的類似於士為知己者死的一類情緒。

他們可能說不出這樣概括性的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他們也見多了收家丁的事兒,卻從未見過乃至於是聽說過哪個將主會這般用心的起名字,若是換成別人,就是董大董二這般排下去,一直到董三六。

這體現出來的是家主大人對他們的重視。

這讓他們心裡暖貼的緊。

等最後一個家丁董毅茂從地上起來之後,董策站起身來,大聲道:“所有家丁,管吃管住,每月拿一兩銀子的餉銀。”

這句話一說出來,周圍的百姓們看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