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了幾個專門負責打飯盛飯的食堂夥計,按照要求,一個個穿著白衣,這不過這白色衣服上面都弄了不少的油汙,倒也看不出多幹淨的樣子來。
在他們身後,放著一個碩大奇長的長板桌,上面放滿了大木盆,木盆裡面則是乘了各種菜餚。這會兒裡面的菜已經不怎麼多了,畢竟食堂也得控制著量,不好剩下,這個時代儲存剩菜的水平可是不怎麼樣,現在是冬天還好一些,一旦到了夏天,那就不能留了,放了一夜,非得餿臭了不可。
這裡頭連通著後廚,後廚做好了飯菜直接就能送過來,很是方便。
放在平時,都是訓導官帶隊來到這裡,按照每個殺手隊的編制做好,然後由食堂的夥計推著車子上菜,新兵們都是不用自己去取用的。但是現在沒有訓練,就要隨意的多,來了之後直接去櫃檯那裡打飯就成。夥計會拿一個大碗給盛菜,一共三種菜,只能選一樣兒,但是量可不小,滿滿掛尖兒的一大碗。
至於饅頭,滿滿的一大筐,就在旁邊兒桌子上放著,想吃多少隨便,管飽!但是有一點,不能帶出去,門口都有人盯著的。
董策正往那邊兒走,忽然只聽到一個暴躁的罵聲傳來:“入你孃的,憑什麼不給老子盛飯?老子要來吃飯還不成?”
當這個聲音響起來的時候,整個食堂都是安靜了一下,在這一剎那,竟然所有人都停止了手上的動作,讓自己儘量的不要發出任何的聲音。瞬間,食堂裡頭竟然是變得針落可聞。
然後在下一刻,眾人便是齊刷刷的抬頭向著聲音傳來的地界兒看過去。
聲音是從櫃檯那裡傳來的,那邊燈光說不上是亮如白晝,但總體還算是明亮,因此倒是也看的清楚。一個身高體壯的漢子正自站在櫃檯外頭,指著裡頭的夥計大罵,方才那罵聲顯然便是從他嘴裡傳出來的。
這會兒他嘴裡還不依不饒的說著什麼。
“這廝,不長眼啊咋地?”錢一川暗暗罵了一聲。
他已經認出來了,那撒潑的漢子正是蔣老三。心裡不由得還有點兒為他擔心,萬一惹惱了大人,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董策皺了皺眉,這廝是成心的怎麼地?自己都進來這一會兒了,難不成他還沒看到?若是看見自己進來了還敢如此,那未免就是別有用心了。
董勇振冷哼一聲,便要上前去,董策擺擺手制止了他,他臉上的不滿散去,走上前笑道:“這是怎麼了?根本官說說吧!”
那櫃檯後頭的夥計看見董策心裡又是害怕又是興奮幾乎都要說不出話來了,叫了一聲大人,便要跪下。董策擺擺手:“不用下跪,說話就是。”
他掃了一眼方才叫罵的那大漢,見他滿臉橫肉,一臉的兇悍,便是有些不喜,不過這情緒並未表露出來。蔣老三趕緊哈了哈腰,陪著笑道:“大人。”
“不光是兇橫,還有些油滑。”董策又給他下了一個定義。
他淡淡的點點頭,沒有說話只是衝著那夥計道:“你說。”“是,大人。”那夥計滿臉委屈道:“大人,按照規矩,來吃飯的,饅頭管飽隨便吃,但是菜只能吃一碗。之前這廝已經要了一碗了,結果方才又來要一碗,小的不給,他便鬧騰。”ps:管饅頭叫炊餅,那是在元末之前的事兒了。北宋的時候,圓形的饅頭稱為炊餅,就是武大郎賣的那種。鍋裡煮的麵條稱為湯餅或煮餅。那時,饅頭是帶餡的,也就是現在的包子。水滸傳裡頭母大蟲孫二孃說過,饅頭是做點心的,不是主食。
《靖康緗素雜記》中說:“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到了後世,燒餅也還叫燒餅,也叫大餅。原來饅頭叫做蒸餅,後來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因為宋仁宗的名字叫趙禎,而蒸餅的“蒸”字和趙禎的“禎”字發音相似,那時說話寫字都講究避皇帝或長輩的名諱,所以,蒸餅就改稱為“炊餅”,這種叫法很快在市井中被叫響了。在當時的汴梁城裡,炊餅是一種大眾食品,大街小巷都有賣炊餅的。
炊餅的叫法一直延續到元朝末期,《明史》中言道,朱元璋當初在郭子儀麾下,給抓起來的時候,他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就偷偷送炊餅給朱元璋吃,剛蒸好的炊餅把她胸口的皮肉都燙傷了。到了明朝及以後,炊餅的叫法才逐漸消失,人們直接稱呼實心的炊餅為“饅頭”。
“哦?”董策聽他說完,又看向了蔣老三,淡淡道:“你怎麼說?”
蔣老三一看他神色,心裡立刻咯噔了一下:“孃的,這次要倒黴,看來大人是不喜歡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