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直到臘月初三的中午,在磐石堡附近,才出現了一支數量不算多麼龐大的軍兵隊伍。
這支隊伍,人數大約在三百上下,基本上都是步卒,他們一看就知道裝備非常一般,多半都是衣衫襤褸,能穿著一身兒完整的大明朝軍兵制式裝備紅色鴛鴦戰襖的都是少數。他們一個個精神面貌看上去也很差,黃琬肌瘦,身體瘦弱,臉色有點發青,眼中滿滿的都是迷茫和麻木,一點兒精氣神都沒有。絕大多數人手中的兵器,就只是一根長矛而已,長矛的做工看起來也比較一般,不是很長,槍頭似乎也不是那麼鋒銳,甚至有的那長矛的矛杆還有些微微彎曲。
士卒們行走在路上,一個個低頭耷腦,搖搖晃晃的,似乎走兩步就要摔倒一般。不能說他們是叫花子,但是跟叫花子也沒太大區別,甚至比董策見到的那些闖軍還有所不如。
此時的大明朝內外上,三大股勢力,建奴,明軍,還有反賊。毫無疑問,建奴自從天氣年以來,便一直是裝備最好,個人戰鬥力最強,最為精良的一支。次之則是明軍,最差的便是反賊。不過那是崇禎初年的事兒了,到了現在,崇禎八年,這種情況基本上反轉過來了。
闖軍越打越強,越打搶的財物越多,士卒的裝備也就越來越好,而明軍則是越來越窮。
現下建奴的戰鬥力是最強的,次之的則是反賊,而裝備最差、戰鬥力最差的,則是明軍了。
此時明朝依舊號稱有百萬大軍,光是在九邊重鎮,就有接近百萬之多,但是,九邊重鎮的大部分軍兵,都是如眼前這支軍兵一般,戰鬥力差不多,精氣神兒也差不多。
這支隊伍讓人打眼一瞧,便覺得用不堪一擊這四個字來形容大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