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就相當於不敗的光環籠罩上去了。
“我們沒必要害怕任何人。”
“市場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沒有人可以一直成功。”
“只要時機合適,泰和敢面對任何對手!”
雷霆不虛,泰和也不慫,金融市場只相信實力。(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五章 變故、聲望
雷霆跟泰和在針鋒相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兩個中國金融機構要幹仗了,而且中國的股指期貨放開限制,對世界金融圈來說也不是小事。
然並卵,我大中國就是尿性,中國的金融機構有媽媽保護,就是可以關起門來自己玩,克達、滙豐、高盛、摩根等一大群機構,空有大量資金,卻只能乾瞪眼。
即使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有些實力,在中國大地上也是受歧視的,君不見,外資銀行只要客戶資金流轉速度過快和過量,中國的監管層立馬就會要求你寫個十份八份的報告。
這就是歧視,你不服?你別來中國啊,我們就是如此尿性。
現在雷霆的體量也差不多夠了,到時候雷昊在外國也會受到這種歧視,所以說……大哥別笑二哥。
但資本的逐利性質決定了它們的動作,受歧視又怎樣?有錢賺,被歧視算什麼?進入外國本土金融市場,哪個外資不是自帶乾糧、自帶馬甲過來參戰的?
主力沒他們的份,撈點湯湯水水也夠搓一頓的了,資本圈頓時聞風而動,大家先把資金準備好,坐等大戲開鑼,然後買定離手。
8月21號,週一,股指期貨放開限制的第一天。
股市上漲的勢頭果然被止住了,股指期貨實現了對股市現貨的定價影響,資金分流成功。
技術套利的、套期保值的、投機獲利的,各種資金湧入股指期貨,確實分流了資金,不過對頂層的金融機構來說,市場還不夠活躍。
雷昊的意思是先等著,主動權這種東西,好用的時候的確很好用,但他不急啊,該著急的泰和卻也需要研究合適的價位。
再者,建倉就是個麻煩事,市場的量能需要積累,期限不同的合約市場也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
最重要的是,資金的對沖是很講究的,首先你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價位,這個價位必須得到多空雙方的認可,然後在這個位置上形成對沖,等待量能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大家便各施手段,互相算計。
這是個複雜的工作,有意向的相互針對,其實比狹路相逢更為難辦,因為大家都非常謹慎。
泰和有幾次明顯的建倉對沖意向,雷霆卻沒有接招,等雷霆覺得價位合適了,出手放單的時候,泰和卻收手,雙方量能根本提不起來。
契機還沒到,時機並不合適,大家都在等適合的爆發點。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就是中國金融圈從業者的感受。
監管層卻是開心得很,股指一直在4200點徘徊,多餘的幾千億資金流入股指期貨,股市穩住了,反推實業發展,上級滿意得很。
詭異的平衡,居然讓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簡直是奇葩了。
雷昊都有些目瞪口呆,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不介意讓事情就此發展下去,畢竟雷霆佔據優勢,他還能在市場收割利潤,擠壓泰和的生存空間。
然而事情的發展似乎脫離了原有軌道。
8月24號,週四,羊城。
坐在書房的辦公桌前面,看著好幾個新的未來訊息,雷昊臉上帶著凝重的表情。
“怎麼可能?對手的資金怎麼可能變多了,這不合理!”雷昊在嘴裡自言自語道。
這一段時間,雷昊一直在尋求決戰的機會,然而價位高了,雙方就會同時看跌,價位低了,雙方又同時看漲,那還對沖個屁?沒有分歧,哪來的量能。
然而今天晚上的未來資訊卻顯示了不一樣的狀況,對手的資金量……變多了。
無論是做空,還是做多,雷霆居然贏面變小,也就說……新的資金會入場,而且穩定加入泰和一邊。
“而且對手有主動尋求對沖的意願,泰和勝券在握?”雷昊有些煩悶。
資金量不如對手應該怎麼辦?雷昊有辦法。
無非就按照太祖的方式:打游擊戰。
資金量大有大的好處,但壞處也有,那就是閒置成本太高。
所以在資金佔據優勢的時候,必須尋求決戰的機會。
資金量不如對手,那也好辦,把錢分散出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