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3 / 4)

說著,德義親王挺直了胸膛,質問蘇懷道:“蘇先生!你懂什麼是文物嗎?”那意思是我們皇室珍寶千千萬,我天天泡在裡面長大,你算什麼東西,能分清真假?

旁邊的蒙巴頓公爵,也是乾咳一聲道:

“蘇先生,這拍賣會上文物,都是經過我們蘇富比集團專家鑑定過的,有官方認證書,你這樣貿然質疑,似乎不妥吧。”

現場的華夏觀眾確實也有些動搖,雖然蘇聖人在文壇享譽盛名,但是古董鑑定需要很專業的知識,蘇聖人就算有民間資料,只怕也不具備權威性吧?

蘇懷此時面對各方的質疑,卻是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望著蒙巴頓和德義親王道:

“二位,我雖然不是什麼專家,但是華夏傳統工藝還是懂的,唐代金器上的金珠,製作工藝被稱為‘碾珠’,先是把金絲切成等長的線段,然後加熱燒熔,金汁滴落在受器裡,自然形成圓形,再用兩塊平板來回碾成滾圓的珠子。

焊綴的時候,用混著汞的金泥把珠子粘在器物上,加熱後汞一蒸發,就焊上去了……”

眾人聽著蘇懷這番極為專業的解釋,都是面面向覦,顯然都沒有聽過這種工藝方式。

但是電視機前和網路上觀眾,卻都覺得蘇懷並非是完全外行。

“原來是蘇懷懂的不是文物鑑定,而是工藝知識啊。”

“是啊,景區裡,他不是製作榫卯結構的木塔,還有那石拱橋嗎?”

“這確實,他不是從化學角度分析的,而是從工藝角度說的。”

不過覺得蘇懷在胡扯的,也大有人在。

“放屁,他就是隨便編~”

“什麼碾珠?聽都沒聽過,我不信華夏古代工藝會有這麼先進。”

“都是他空口說白話!有人信就出鬼了!”

在觀眾們各持立場中,只看電視機螢幕裡的蘇懷,把那金梳背給鏡頭特寫道:

“因為唐代這種工藝很麻煩,所以後世都是改用‘炸珠’的辦法,把燒熔的金汁直接點在冷水裡,利用溫度差異,結成金珠。炸珠比碾珠省掉了一道程式,但比後者要粗糙,金珠尺寸不能控制,且形狀不夠圓。

這個金梳背就有這個問題:花蕊中的珠子圓度不夠,且大小不一,擠在一起顯得笨拙凌亂。”

溪湖廣場的現場,數萬觀眾都是瞪大眼睛看著大螢幕,卻都有些不解,這金梳背上的裝飾,似乎並沒有蘇懷說的那麼差啊?

此時,德義親王也是哈哈大笑起來:“早就聽說過蘇先生口齒伶俐,有顛倒黑白的本事,這金梳背明明工藝如此精良,竟在蘇先生口中變得粗鄙不堪了,可笑,真是可笑~!”

蘇懷卻是笑道:“德義親王何必著急,你現在看不出,是因為你沒有對比,不如我們還請出真貨,一比就知。”說著對歐陽局長點了點頭。

這時,臺下的擁擠的觀眾,就看到幾個工作人員上臺,也拿著一些文物盒,數量同樣有幾十件之多,而蘇懷拿出其中一件,舉起給鏡頭特寫。

蒙巴頓和德義兩人表情頓時凝固住了,因為蘇懷手中高舉的這個文物盒裡的那把金梳背,竟與他們拍賣的那把一模一樣!?

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真假文物之爭!

“這是怎麼回事!?蘇懷拿出了和曰本皇室收藏,一模一樣的文物!!”

“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媒體上曾經盛傳,蘇懷號稱自己的先輩,在大災難退潮後挽救了一大批華夏文物,最近才出土,外界多以為這是流言罷了,沒想到這竟是真的!”

“天哪,蘇懷拿出一批從未公開過的華夏文物!”

各個電視臺的現場主持人,都是高亢的音調播放著這個驚人的訊息,誰都沒有想到,在元宵節拍賣上,會突生這麼大的變故!

別說是歐美觀眾和其他國家的觀眾了,就連現場的數萬參與溪湖元宵節活動的華夏民眾,也都大感意外。

蘇懷高舉著那把文物盒中,裝著的金梳背,竟與曰本皇室剛剛以1800萬拍賣出去的那件毫無二致!

這……這怎麼可能呢?

到底是怎麼回事?

眾人震驚中,蒙巴頓公爵很快就恢復了清醒,對德義親王笑道:

“親王,看來你這文物並非是獨一無二,這華夏唐代也有出產過類似的物件,這可真是太巧了。”

這話其實是在給德義下臺階,德義卻覺得這事太過蹊蹺,壓低聲音望著蘇懷道:

“原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