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聽過這種說法啊。
無論是攻城還是滅國,就是要圍困對方,讓對方孤立無援,你圍城漏個缺口,你這是什麼傻戰術……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蘇懷聲音依然波瀾不驚,他已經看出了,在場所以這些軍官,雖然在戰術戰法上有些造詣,但是明顯沒有達到華夏古代名將的戰略高度。
“圍城必缺,既是一種攻城戰術,也是一種攻心的戰術,可以用來攻城,也可以用在國與國之間的戰略層面,意思就是在攻擊弱勢對方困城時,只能攻擊三個方向,要留一扇城門不進攻,給對手逃跑了機會。”
松井大佐覺得蘇懷在故弄玄虛,露出嘲弄的笑容道:
“哦,我這輩子帶了很多次兵,戰術理論書也看了不少,這圍城必缺倒是第一次聽說,想請蘇先生指教指教我。”
現場響起一片曰本軍官們一片輕笑聲,顯然在松井大佐這種著名軍事專家面前,蘇懷這種文人談說什麼“圍城必缺”的古怪理論是常識,實在是有些荒唐。
你打過仗?上過真正的戰場嗎?你就吹戰術戰略?還國與國只見的整體戰略?
簡直是可笑至極啊~
可現場其他國家的軍官們,卻都沒有笑,從剛才起蘇懷錶現出的戰略素養,根本不是他們可以嘲笑的級別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仇恨之火
“《孫子兵法》準則,凡用兵者,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蘇懷聽著這陣笑聲,淡淡地敘述出《孫子兵法》中的章節道:
“這段的意思是,我們華夏用兵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
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不用交戰就能使敵軍降服,才是最高明的。
而圍城必缺就是這種戰略精神的呈現,意思就是,要哪怕你再強大,攻城,攻國時,要給對方留一個缺口,給對方一條退路,讓對方知道只要他們願意,隨時都有退路,都可以跑,這樣可以瓦解對方士兵民眾的意志,對方就不會不顧一切跟你拼命……”
蘇懷說著,目光掃過在場所有曰本軍官,緩緩道:
“而你們這些曰本人,在戰爭初期就入侵了我們首都金陵,直接在金陵進行了持續四十多天的大屠殺,屠殺我華夏三十萬人民。
你以為這會讓我們屈服嗎?
你以為這會讓我們畏懼嗎?”
這個問題問得在場的日本軍官都是一愣,他們每個人都知道後面發生的一切。
金陵大屠殺之後,原本望風而降的華夏正規軍,再也沒有大規模投降的事件,反而被激起了鬥志,與他們正面對決。
蘇懷的聲音變得更加低沉起來,直視松井大佐的眼睛:
“你們一開始就想錯了,你們曰本人根本不瞭解我們華夏人,我們華夏人平時再是一盤散沙,到了外敵亡我族我國時,我們都會團結起來,拼到最後,不死不歸。
你們不給華夏人留後路,當著全華夏人的面,屠殺我族人民,這仇,這恨,會世世代代刻在我們骨子裡!
哪怕你們武力真的強大到不可戰勝,把我們華夏人踩到泥裡,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也只會提醒我們是華夏人,你們永遠是我們的敵人。
華夏人打不過你時,會咬著牙,腦海裡也會不斷響起‘壯志餐飢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悲歌,會想起“寧死荒野,勿降也!’的誓言……想著怎麼報復你們。”
蘇懷說到“報復”兩個字的時候,語氣極為陰冷,令松井大佐不禁打了個寒顫,之感覺蘇懷聲音在大廳在空氣在嗡嗡震動,宛如一場令人冰徹刺骨的暴風雪,隨著蘇懷的聲音肆意呼嘯而下。
“你們日本人以為金陵是我們首都,陷落之後我們就會崩潰嗎?我們就會恐懼嗎?
我告訴你們。
華夏。
從來不是一個首都。
不屬於哪個主義。
不屬於哪個政權。
而是每個來自於炎黃子孫內心最深處與生俱來的靈魂。
這場屠戮了三十萬人的仇,不會令華夏人屈服,無論是五十年,一百年,還是一千年,華夏人都會跟你們幹到底,就算現在世界和平,消除了戰爭,這仇恨也會一直在華夏人心裡,永遠都不會消亡。”
蘇懷鏗鏘有力,說出“圍城必缺”的理論,說到金陵大屠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