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他可擔當不起……
李教授也點點頭:“別說開棺了,我們除非大規模發掘,否則我們連這靈柩運都運不出去。
“先帶走能帶走的。”
一天之後。
蘇懷與李教授,仁娜來到了美院的考古實驗室,他們已經秘密封運來了儲存最完整的三大木箱文物,只等待其中開箱。
而冷哲與劉教授則留在現場,繼續秘密運輸出那些木箱文物。
蘇懷心情緊張,看著他們在各種溶劑浸泡加固,剔除附著物,200度低溫情況下,進行脫水處理。
此時吳天,沈教授等蘇懷死黨,也都獲得批准,一睹這華夏文壇盛世。
眾人都圍在一起,心情無比激動,第一箱開啟,蘇懷與眾人瞪大眼睛看去,卻有些失望。
竟然全部都是木俑……大概100多件。
俑多數為男性,其中少數是留有長鬚的長者。少數女俑,身材都較矮小,呈宮女形象。但無論老少男女,都衣冠整齊,神采飛揚。馬俑則鞍蹬齊備,形態各異。各種木俑稍作藝術排列,便是一幅極為形象的宮廷內府生活畫卷。
“我的老天啊~~~”李教授驚呼一聲,恨不得整個美院都能聽到。
吳天與沈教授都是望著他,心想這些木俑而已,至於這麼激動嗎?
李教授激動顫聲望著眾人:
“你們不明白嗎?這些木俑的珍貴和重要,在於它真實地反映了時代的生活形態和文化風格以及社會風尚和習俗,你看看這些木俑的服飾裝飾,這大大超越了同時期曰本,朝鮮的生產力與藝術水平了!”
李教授說著,聲音也提高了八度:
“這對研究和證實歷史,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
吳天與沈教授早已接受了蘇懷的歷史觀,加上經過《新白》中宋朝美學的薰陶,對這些木俑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
蘇懷也點了點頭,但是這對於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震驚的東西,畢竟他也是看過兵馬俑這種大型人俑的人嘛,比起來這些木俑只是小兒科而已,不過是對明朝的風俗人情的展示罷了,沉聲道:“開第二箱吧。”
第四百四十二章 價值連城!
而第二箱一開啟,眾人眼前頓時一亮。
木箱蓋一開啟,就看到兩個形體不同的青花梅瓶,白地青花,周繪龍紋,色彩與質地尤如宮廷中擺置的梅瓶一樣光豔奪目。兩個梅瓶的底款都寫的是“大明洪武年制”。
這下子不光是李教授了,就連吳天與沈教授都快激動得暈倒了。
“這是什麼材質~怎麼這麼漂亮!?”
“白玉石花瓶嗎?”
“這種技術做工,簡直是太驚人了……”
蘇懷卻是眼睛放亮道:“不……這不是白玉……”
眾人都回頭望著他,心想都是同一個疑問,不是白玉是什麼?琉璃嗎?
蘇懷轉頭望著眾人,說出了一個令所有人吃驚的答案:“這是陶瓷。”
“陶瓷~!!?”
“怎麼會是陶瓷呢~!?”眾人都輕聲驚呼起來。
李教授張著嘴巴望著蘇懷問道:“陶瓷的質地應該是很粗糙的,根本沒有這麼光潔啊?而且這還有中奇異的半透明感,曰本,朝鮮,歐洲都在大災難之後發掘了不少陶瓷器這沒這種樣子的?”
那些發掘的陶瓷,都是質地粗糙的,從來沒有人認為陶瓷是這麼光潔如玉的樣子。
蘇懷卻是望著李教授道:
“那是因為學術界根本就是搞錯了,在大災難之後,海水浸泡腐蝕的陶瓷上的釉都脫落了,所以遺落下來的陶瓷,只有陶沒有瓷。”
別說李教授了,就連知道蘇懷能耐的沈教授,吳天都是目瞪口呆,他們都是第一次聽說陶瓷竟然還有釉層。
“這又是蘇老師看過的民間資料。”李教授傻愣愣地問道。
“當然。”蘇懷岔開話題繼續道:“繼續開箱吧。”
在繼續開箱,青花梅瓶下墊著四塊大型玉塊,玉料大小形態不一,大部分都有文字。有的墨筆直接寫在玉塊上,有的貼著有墨筆字的紙,也有的兩者兼備。寫在紙條上的文字大都工整清晰,寫在玉料上的筆鋒粗糙,字型粗大,且不清楚。
“蘭田玉十三斤,酒泉玉一塊重十三斤,河田玉一塊重十五斤十二兩……”
如此巨大,晶瑩剔透的玉塊,任何一塊都是價值連城的絕世珍寶,竟然一下子出現了四件之多,美院眾人看得眼睛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