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1 / 4)

費馬都沒有聽說過,難道說蘇懷虛構的……?

不可能……蘇懷既然能說出金文、籀文,就證明他絕不是在信口胡謅。

費馬好奇中,沉聲問道:“那就請蘇先生解釋了。”

蘇懷在桌子上,畫出了兩非常奇特的文字元號,好像是一個文字的演變,然後在最後寫出了“牛”和“半”兩個字,對著上面解釋道:

“你們看,這就是最早的甲骨文的‘牛’和‘半’。

‘半’字從八從牛,“八”是分的意思,比如“分”字,從八從刀,就是一刀將東西分為兩半。

所以“半”字從牛。這些古文字形經過線條化和筆畫化的學演變,已經很難看出最初的字理了,這樣的字僅從今文字形是無法分析的……”

蘇懷說其實極為晦澀難懂,但是依照他畫出的甲骨文字元,金文、籀文的演變過程,在場的人,都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出,‘牛’‘半’兩個字的最初來歷。

費馬望向了哈佛曆史學院的兩位院長,兩人滿臉震驚,都恨不得把連湊到紙上去研究了。

蘇懷繼續邊畫那些奇特的符號,邊解釋道:

“‘方’字的情況與‘牛’、‘半’相類,都是古今字形演變造成的差異。

‘方’字的甲文象耒形,徐中舒《金文詁林》認為當訓為‘一曰土謂之’的‘(垡)’,即耕地翻土之義。

如唐韓愈《送文暢師北遊》:餘期報恩後,謝病老耕垡。

至於它後來有了方形、方向的意思,則是同音假借的緣故。

‘圓’的演變過程略有些複雜,最初形體作“○”表示圓形的意思,後來在其下方加了一個鼎形,因為絕大多數的鼎都是圓形的,意為鼎口的圓形,繼而“鼎”形類化為“貝”形,即為現在的‘員’,再後來在‘員’字之上加了一個‘囗’,就成來現在的‘圓’……”

蘇懷這番解釋,引經據典,《金文詁林》《送文暢師北遊》卻並非是明孝陵中的資料,範主席和華夏文聯眾人,心裡都暗叫不好。

現在可是編匯官方字典,可是不能用民間資料來引用的啊!?

如果費馬提出質疑,這該怎麼收場?

範主席等人都不約而同地望向費馬,卻發現費馬不單單是沒有抓住機會出聲刁難,反而眼神出露出震驚的神色,彷彿像是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光是範主席等人,就連範龍佩理事心中都很疑惑,費馬怎麼會是這個反應?

可馬上!他們就想到了一個可能性!那就是蘇懷提到的《金文詁林》,很可能在蘇富比的文物中就有記載!

所以,費馬才會如此吃驚!

蘇懷繼續,畫著甲骨文解釋著:

“這‘出’字甲文從止從凵,‘止’象腳之形,其本義是腳;‘凵’即是‘坎’,地下陷也。

人類早期曾以地穴為居,這個‘凵’很可能就是居住的地穴,‘止’的腳形是朝外的,所以‘出’就是象從坎穴中走出之形,隸變以後,類化為兩山相疊的字形。

‘重’的早期字形從人從東,‘東’象橐形,是一個兩端紮起的大口袋,所以‘重’字象人負重之形,義即為重。

後來將‘’的一豎與‘人’字表示腿的豎劃合併,再在下邊加上兩橫,或為飾筆,或為羨劃,與字義無關。

‘重’字到小篆都看不出所謂‘千里’的樣子,朝鮮方面的資料是依小篆字形將其析為‘從壬東聲’,雖不正確,總還算是靠點譜。

所謂的‘千里’重,也是隸變時類化的產物……”

蘇懷一番解釋完,心裡也是感嘆,還好,他別的古漢字不行,可這甲骨文卻是必修課,教材他是學過,現在能用得上了。

他沒注意到,費馬看著他的表情已經徹底的變了,不光是費馬,範龍佩等理事也是一樣。

因為,所有人都在想同一個事情。

蘇懷能掌握這些他不該擁有的知識,是不是華夏國內又發掘了新的古代皇陵,發掘了就連蘇富比集團都沒有掌握的古代珍貴文物……?

難道這世界,又要迎來華夏文化新一輪的飆風……!?

第九百一十一章 曾祖父挖的文物?

蘇懷解釋完這三個疑問之後。

“……”費馬臉上的滿臉凝重的表情,好半晌才結結巴巴地問道:

“蘇先生說的甲骨文,是什麼文字?

據我所知,華夏最早的朝代商代中,也沒有這種文字,只是一種簡單的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