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3 / 4)

小說:鑑寶人生 作者:飄雪的季節

當刮目相看的感覺,不過楚琛的這種變化,正合他的心意,楚琛是他看好的晚輩,看到楚琛成長的這麼快,他可謂頗為欣喜。

這樣過了十多分鐘,桌子上的東西差不多都要被楚琛鑑定完了。鑑定的結果可謂是分毫不差,這令大家驚奇的同時,紛紛感嘆了一句“後生可畏!”。此時,他們再看向楚琛,目光之中已經帶著一絲敬佩了。

劉老看著楚琛言語間盡顯大家風範,心裡是那個美啊,而當老友們紛紛贊他“後繼有人”時,更是讓他樂開了花。

朱大富看到中年男子眼中閃過的失望神色,就笑道:“柴掌櫃。不知道今天你帶過來的是什麼啊,能否讓我們開開眼見啊?”

柴掌櫃聞言愣了愣神,而後笑容滿面的把手邊的一個錦盒推到桌子中間。開啟盒蓋後,說道:“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是一隻吉州窯的黑釉木葉碗而已。”

“什麼!吉州窯?”

“木葉碗?”

聽了柴掌櫃所言,大家紛紛伸長了脖子向盒子裡看了過去。

吉州窯是江南地區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它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民族藝術特色。它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極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吉州窯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為推動中國古代瓷業生產,積累製作技藝作出了巨大成就。它是中國古代黑釉釉瓷生產中心之一,所產瓷器種類繁多,已發現的瓷形有120餘種。按胎釉可分為青釉瓷、乳白釉瓷、綠釉瓷、黑釉瓷、彩繪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另外。吉州窯還創造出“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等別具匠心、獨一無二的名貴產品。

而此時桌子中央的盒子內,裝的就是一隻吉州窯黑釉“木葉天目”碗。該碗翻過來似草帽。故又稱斗笠碗,碗內外施黑釉至足,釉面明亮深沉,含蓄端莊,有一種誘人的內在美。

碗內飾一紅褐色木葉紋,毛絨絨的樹葉,脈絡清晰,自然生動,雖是一葉,甚是惹人喜愛。

據史料記載,宋代飲茶之風,上至宮廷,下及民間,極為盛行,因此許多窯口爭相發明能與之相配的飲具,而這種木葉天目碗就是因此而發明的。

相傳,聰明的吉州窯匠師在思考製陶工藝時,突然對路旁腳下俯拾即是的片片落葉發生了興趣,想到如果直接把它揀起來貼在碗裡去燒,豈不更是富有自然風味。

於是,他們開始實驗起來,開始可能是直接將樹葉貼在坯體上,施釉後,將葉子揭去入窯燒,這種方法並沒有成功。

隨後,他們利用腐蝕的辦法將葉子處理,使其成為脈網狀葉片,然後將它貼在碗上去燒。結果當人們捧起這隻黑釉碗飲茶時,就會看見有一片活靈活現的葉子沉在碗底,與“青白”、“黃白”的茶色相映成趣。

木葉天目碗一出現,就引爆了現場的氣氛,連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都忍不住走過來想要一睹其貌,讓柴掌櫃臉上盡顯得意之色。

雖然楚琛眼力好,又是劉老的徒弟,不過他的年紀畢竟擺在那裡,因此也只能讓一些年紀大的先看,足足過了將近二十分鐘,才輪到了他。

這隻木葉天目碗的品相很不錯,基本看不到磨損痕,這讓楚琛總感覺它太過完美了,心中對此碗的感覺不是太好,不過這也不能作為贗品的證據,因為一些釉色極好的出土器物也有如此品相,而且這隻碗泛光亦顯柔和,這也是出土器的一個典型特徵。

因為吉州窯物的瓷土來源於贛江對岸的雞崗嶺和窯場周圍,或二者混合使用。而且其生產場地就在贛江邊的沙丘地上,無法避免砂粒進入瓷土,因而胎質中含砂量大,使胎質粗松吸水力強,粗看似陶,但敲之有一種金屬聲。

楚琛用手指在碗沿輕敲,聲音確實如同記載中的那樣。而正是因為胎中的泥沙含量高,使得修胎時往往發生阻刀、跳刀現象,在器底及圈足內物中能清楚地看見跳刀痕。而此碗的底部,也確實有跳刀痕。

接下來,他又用手觸控碗的表面,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呈豎條形的起伏。而後他微微舉起碗側視時,可見呈豎條狀的釉層掛附不勻等肌理現象。用放大鏡還可以看到釉面有許許多多肉眼無法看見的缺釉毛孔,顯得粗糙乾澀,有如“雨花石”。

如此種種,無不代表著這隻碗應該就是一件真品,不過楚琛總覺得這隻碗的感覺不好,於是乾脆的就使用上了靈寶眼,而結果不禁讓他暗自搖了搖頭。

看到楚琛把碗重新放回了盒子裡,柴掌櫃神色一動,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