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幹部和群眾是心喜若狂。
陳市長的改革不僅僅是增加對公務人員的監督力度和懲罰力度,而且從實際出發兼顧了普通機關工作人員的切身利益,在晉級、提職和工薪獎勵等方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方案,受到了最基層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遍擁護和讚揚。
掌聲弱下去以後,趙剛接著說道。
“這不只是一次見面會,也是一次奉京特別實驗區即將開展的改革實驗的第一次動員會。
一個多月以來,先期在公檢法開展的改革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機關工作作風出現了新局面新面貌。奉京市的社會治安有了極大的改善,受到了廣大市民的衷心擁護。
奉京特別實驗區的改革工作才剛剛開始,各行業的改革方案。市政府正在制定之中,今後我們的工作還很繁重。
今天這次會議只有一個內容,就是請我們奉京特別實驗區的陳宇星市長,為我們做改革實驗的工作部署和動員報告。”
趙剛帶頭鼓掌,臺下臺上又是一片熱烈的掌聲。
陳宇星清了清嗓子,將他面前的麥克風開啟。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好。”
陳宇星的一句問候之詞出口,臺下就激起一陣笑聲。在華國政壇上,在如此正式的政府會議上。而不是在外交場合和商業聚會上,出現如此另類的稱呼,讓在座的所有公務員們先是一愣,然後就是一片笑聲。可是。就是發出笑聲的人,也不知道他們是為什麼而笑?他們又在笑什麼?是因為讓他們安之若素的“同志們”的稱謂被棄用了嗎?
陳宇星如此的稱呼也是有意為之,“同志們”這個稱呼在華國政壇已經傳承了近七十年,這個稱呼中所蘊含的政治意義遠遠大於對人類個體的尊重。它將每一個人都框在了一個利益集團的小圈子裡,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思想和意志。
而且體制內的人,對“同志”這個稱呼已經習以為常。當成對人類個體的尊稱,陳宇星更願意贊同網路上或另一類人對“同志”的解釋。
臺上的七個副市長沒有笑,而陳宇星卻跟著臺下的公務員們一起笑了起來,趙剛被陳市長這一稱謂震住了,但看到陳市長在笑,他也露出了笑容。
陳宇星待臺下的笑聲停下來後,他繼續說道:
“女士們,先生們,你們很多人是頭一次見到我這個市長,你們的笑聲告訴我,你們的意思是,這個市長怎麼如此的不著調。你們說對了,我剛過二十九歲,本來在官場上,能當上這個市長就是一個不著調的例子,說話再不著調點其實也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你們說對吧?
奉京特別實驗區是一個實驗性質的改革區域,其中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改革和實驗,今天的改革,我們不妨就從這個稱謂開始吧,其實這不只是一個稱謂的問題,而是思想觀念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非要用‘同志’這個稱謂才符合規矩呢?先生、女士這兩個詞彙不是更能表達出對你們的尊重嗎?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不過華國曆史上各個時期,對‘先生’這個稱呼是針對不同物件的。《論語?為政》曾有‘有酒食,先生饌。’這裡的‘先生’註解為,‘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中有一句,‘先生何為出此言也。’這一‘先生’是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第一個用‘先生’稱呼老師的,始見於《曲禮》,‘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對先生一詞的解釋是,‘先生,老人教學者’。明清以後均稱教師為‘先生’。在近代‘先生’一詞才逐漸演變為對成年男性的尊稱,不在單指教師。
而‘女士’一詞最早出自於,東周時期的《詩?大雅?既醉》之中,曰:‘其僕維何,釐爾女士。’ 。清代錢謙益的《繼妻王氏仍前封制》中道,‘割兒女婉孌之私,成丈夫慷慨之節,若爾者可謂女士矣。’。清代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中提到“與諸女士茶話良久,知是大家閨秀。
所以說‘先生’和‘女士’的稱謂,是我們的祖先發明創造出來的,而且還是對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尊敬的稱謂,我們為什麼要棄之不用呢?”
臺上臺下的人無不對陳宇星的這一番話,露出敬佩的神情,臺上的七位副市長尤其震驚。暗道:這個年青人能夠作為近千萬人口的奉京特別實驗區的市長,是有其獨特的能力的,這一段話就可見其真才實學。
就他對“先生”和“女士”兩詞的解釋,即使是臨時抱佛腳,事先做功課,也是要背上一段時間的。而能夠將這些東西說的如此流暢和熟練,絕對不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