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男女老少都抓起來,不願意歸順的就處死。
這樣一來,遼國內部就開始出現了反對的聲音,主要是耶律洪基這樣的做法太殘忍了,青壯年還不說,你連小孩子都要殺,這就有些過了!
遼國的朝堂上,派系林立,這是遼國曆來的特點。本身遼國的組成,就是草原上許多部落融合在一起的,而且遼國的皇權也分男權和女權,男權……也就是皇帝,一直是耶律家的人出任,而女權……也就是皇后,從來都是蕭家的女子!
可以說,耶律家和蕭家就是遼國最高權力的象徵。而除了這皇權以外,遼國的官員,不論是文官還是武官,他們只見彼此的勾心鬥角也非常地嚴重。
比如說張孝傑和張元直,他們兩人同是漢人的後代,都是在遼國做官,但是卻一直政見不和,你張元直贊成的事情,我張孝傑就要想辦法把這件事情給破壞掉。相反,你張孝傑贊成的,張元直也會毫不客氣地給否定掉!
遼國國內的情況,蕭莫一直都是瞭如執掌的,現在蕭莫手下的偵探,已經全部轉移去了遼國,又史石開帶領著開展在遼國收集情報的工作,然後將情報再送到安朝,轉移到蕭莫的手上。
所以蕭莫也知道,現在遼國的情況正是讓耶律洪基頭痛的時候。
遼東的事情,在朝堂上兩派人馬爭論不休。耶律洪基只覺得上朝越來越沒勁了,每天都是看著自己手下的大臣們因為女真人的問題爭來爭去,一派主張殺,一派說女真人個個都很勇猛,不能殺,要是能馴服他們是為遼國所用是最好的。
耶律洪基也是主張殺的,在他的眼裡,女真人自然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存在了,而且耶律洪基現在一門心思都在安朝那邊,所以對於女真人,耶律洪基的想法是乾脆全部殺了,一了百了!
耶律洪基這樣的想法,在向大臣們提出來以後,以張孝傑為首的,主張不殺的一派便開始反對了,張孝傑對耶律洪基說道:“皇上一直提倡學習南人的文華,南人講究以仁治天下,如果皇上你卻大興刀斧,殘害你自己的子民,這不是暴君麼?”
耶律洪基一聽,被張孝傑氣得差點沒吐血。
但是張孝傑是朝堂的首輔,而且他說的也很有理,於是耶律洪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