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上的萊拉站在窗前,光線由外照進來,柔化了她身上的線條,讓她有種彷彿隨時會消失的朦朧感。
她含著笑,冰藍色的眼睛因半彎的眼簾而被斂去許多銳利,變得更加溫婉和親切。黑色的頭髮梳成馬尾,髮梢柔順地垂在肩上,精緻如瓷的肌膚在光線下顯得更加白皙無暇。
最讓人難忘的是她的氣質,二十歲的年紀所應有的活潑青春在她身上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種恬靜,安寧,讓人看了會很舒服並且會留下深刻的記憶。
在上方有一行字,寫的是“女巫萊拉莫蘭”。原本時代週刊還曾想過用“不走尋常路”或是“奇蹟少女”之類的名詞,可思考了許多後還是選擇了影迷對她的外號“女巫”。或許這是最能體現出她神奇之處的稱唿了吧?
而且讓影迷不淡定的是雜誌的封面,那恐怕是她留在紙媒上最清晰的一張照片。以往她留在報紙上的都是模煳的身影,或者是從影片上截下的截圖,想要收集到關於她的相片實在太難了。所以雜誌一出來立刻就被萊拉的粉絲狠買了一通。
粉絲的力量是無窮的,剛上的雜誌沒放到兩個小時就被消滅了個乾淨。週刊的人也沒想到銷量會這麼勐,緊急加印下又拿出十萬本也沒滿足瘋狂的銷量,幾乎一放到架子上就被讀者買走了。
讓人震驚的銷量成為媒體的關注點,到底她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歡迎?是因為年輕,還是因為實力,又或者是背後的財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現象級問題。
同時,報刊中關於萊拉的爆料也是像爆竹一樣,噼裡啪啦一響就是一串。
萊拉應下《第十三個勇士》的挑戰?要和他們一決勝負?
新電影是女性做主角的動作片?
會有許多日本文化在裡面?
接受挑戰什麼的暫且不說,她到底想要拍的是什麼?
不等粉絲們問出他們不解的問題,對萊拉恨之入骨的庫伯已經先下手為強了。一篇解析萊拉新電影訊息的文章在最快的時間就出現在紐約郵報的娛樂版上。
“當莫蘭導演新電影的訊息傳出來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自己聽錯了。然而在印證了這個訊息的正確性後,我只能說這將是她做的最遺憾的一個決定。成功果然可以衝昏人的頭腦,東方功夫片成功之後,顯然我們的小導演又瞄上了另一個亞洲國家的文化。”
“但我們是為了看文化差異而選擇的電影嗎?如果真是那樣,只要去各個國家拍攝記錄片就好了,還需要故事情節來昇華電影嗎?”
“老實說我直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什麼《尖峰時刻》會擁有那麼高的票房,在我看來,電影的劇情根本沒有任何一個閃光點,到處都是粗俗的毫無笑點的笑話,以及不知所云的打鬥動作。或許正是因為這些以前從未見過的地方才吸引了觀眾吧?”
“再看新電影的設定,一部女性為主角的動作片?真的嗎?那真不是在開玩笑嗎?請告訴我,有多少人願意整部電影就看一個女人在螢幕上跟人打的鼻青臉腫,狼狽不堪?”
庫伯彷彿失去理智似的抨擊著萊拉,再沒有之前的韜光養晦。如果說在賭約之前的他還自恃身份收斂一些,復出後,當過了那段就事論事的時間後,他就突然轉變了畫風,瘋狗一樣逮到萊拉就要撲過去咬上一口。
看看最近關於萊拉的新聞吧,每出來一條他必定會緊跟著發出一篇抨擊文章。然而就是這樣的情況,紐約郵報的報紙只要一登他的文章就會銷量大增。
有些是粉絲想要知道他又在怎麼黑萊拉,有些是純粹想要看個熱鬧,還有些萊拉的黑粉們想看到他是怎麼罵的。
有人喜歡自然就有人討厭,萊拉不是鈔票,沒辦法做到每個人都喜歡她,喜歡她的很多,不喜歡甚至討厭她的也不是沒有。黑粉裡面不少人是嫉妒萊拉的才能,嫉妒她出生在那樣優越的環境,感覺如果他們也生在那種家庭肯定也能做出她一樣的成績。
還有不少人是因為不喜歡她的電影才聚在一起的。就拿第一部的女巫布萊爾來說吧,有些人覺得那部電影很可怕,dv拍攝很有新意,劇情也很棒;有些卻完全相反,認為那是把人晃得想吐的爛片,一點都不恐怖,完全沒有看點。
對於庫伯一波又一波的汙水攻勢,萊拉不理會他,自然有人替她戰鬥。莫蘭旗下的傳媒不是吃乾飯的,無論是《娛樂家報》還是nbc,都是最近人氣急升的媒體。
未來掌門人被抨擊成這樣,他們自然要衝出去幫著衝鋒陷陣。最重要的是這場仗打起來,他們的銷量和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