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的話。從她今天到來之後,時時處處的表現都說明她不願攬權。更加關鍵的是,她先後所說的話,都是深明大義。懂得為政的艱辛,懂得義軍基業由誰創造,靜瑤一番話,讓朱元璋大起知己之感。他對靜瑤,再也沒有了戒心。
靜瑤問道:“諸位大哥,可曾想好了破敵之策?小妹不懂得領軍佈陣,可是戰陣衝殺,當世能夠比得上小妹的,只怕也沒有幾人。來日與陳友諒交鋒,若有敵將需要小妹出手,請儘管吩咐。便是那陳友諒,只要敢在陣前出現,小妹也叫他有來無回。”
常遇春笑道:“教主妹子,這衝鋒陷陣,可是老常的生意,你若是搶了,讓老常去喝西北風嗎?萬萬不可,萬萬不可。”眾人一齊大笑。
徐達笑道:“我等已有定計,明日必可大破陳友諒。水戰不比陸戰,教主雖然武功卓絕,但那火炮極是危險,若是稍有傷損,難免動搖軍心。教主千金之體,還是和朱大哥同乘一船吧。”
眾人七嘴八舌,都勸說靜瑤和朱元璋同乘一船。好不容易教主親臨,義軍上下士氣高昂,若是出個什麼閃失,豈不是弄巧成拙。靜瑤見眾意難違,又想起歷史上朱元璋也是統一了天下。她只要看護好朱元璋,任務自然會順利完成。便點頭應了。眾人鬆了口氣,鑑於軍旅之中,不敢多飲,但也盡歡而散。
第一卷 倚天屠龍 第二十一章 東風烈火焚鄱陽
靜瑤手握倚天劍,站在船頭,周圍計程車兵望向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崇拜,便如朝拜女武神一般。方才陳友諒所部大將張定邊率軍突擊,一路所向披靡,連斬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一直衝到了朱元璋旗艦前。是靜瑤挺劍而出,阻擋住了敵軍的進攻。
她一人一劍,站在船頭。登船的敵軍,盡數倒在了她的面前。刀槍箭矢,都無法觸及她嬌美的身軀。半個時辰之內,她親手斬殺了數以百計的敵軍。就連陳軍第一猛將張定邊,都傷在了她的劍下。當敵軍退去時,船頭積累的鮮血,甚至淹沒了靜瑤雪白的雙足。
“東風起了。”船頭的旗幟被大風托起,向西方飄揚著。主持前軍的徐達看到時機已至,連忙揮動令旗。七條裝載火藥的小船穿過混亂的戰場,迅速地接近陳友諒的連鎖艦隊。
耀眼的火光騰空而起,七艘火船撞入陳軍陣中,引燃了附近的戰船。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大火迅速瀰漫開來,將附近的戰船都吞噬在內。而陳友諒的戰船事先由鐵索連線,一時三刻內根本無法解開。沒過多久,整個艦隊便化為了一片火海。
正如一千多年前在赤壁的那場大火,兩軍的攻守之勢徹底逆轉。不同的是,當年魏武帝曹操手下,還有曹仁張遼無數名將,可以為他據守荊州和徐州,還有北方的土地,可以供他休養生息捲土再來。而鄱陽大敗的陳友諒,手下已經沒有了可以力挽狂瀾的名將,也沒有了可以作為緩衝的土地。
接下來的幾天裡,陳友諒手下的部將連續投向了朱元璋。陳友諒盛怒之下,下令抓到朱元璋計程車兵和將領,一律就地處決。而朱元璋卻下令凡是抓到陳友諒軍的俘虜,一律好好對待,然後放走。兩道不同的命令,導致陳友諒計程車兵每天大量逃亡,都投向了朱元璋。
當陳友諒帶著殘兵逃到涇江時,等待他的卻是義軍的重重圍困。混戰之中,陳友諒被靜瑤彎弓射殺,朱元璋在江南的宿敵,就此灰飛煙滅。
“擊殺陳友諒,獎勵積分100點。”沒想到割據一方的漢王陳友諒,居然只值這麼點積分,靜瑤失望地搖了搖頭。看來試煉世界的唯一評價標準,就是個人的武力,權力和財富,都不在主神的考量範圍。
消滅陳友諒之後,江南的敵人只剩下張士誠和方國珍。沒過多久,兩人一死一降,南方義軍徹底佔據了半壁江山。而此時的北方元廷,王宣佔據山東,擴廓帖木兒控制河南,李思齊割據關隴。依舊在互相攻伐之中。
新年正月,靜瑤在南京城見證了明帝國的成立。朱元璋定都南京,國號為明,年號洪武。新帝國成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揮師北伐。“天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承受異族百年欺壓的大漢兒女,終於開始了民族復興之戰。
當徐達、常遇春、馮勝等名將摧枯拉朽般向大都、潼關進發時,靜瑤已經離開了帝都,向西域崑崙山走去。雖說自己不戀權位,但是身處帝都,難免會生出很多是非。朱元璋得知靜瑤離去,心中也頗是歡喜。他給靜瑤加了個“明教聖女”的封號,又將光明頂封給了明教。現在的明教,已經成為了如同佛道一樣的出世教派。
將到山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