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1 / 4)

做出的選擇不能偏差太大。

也正是由此,我非常希望管理者既要有自然科學思維方式的訓練,也應該具有文史哲的素養和思維習慣,這些訓練如果都具備的話,對很多東西的判斷和處理就簡單一些。

當要做一項新制度和新安排的時候,要先在區域性試點,不要全面鋪開,因為管理決策不能夠犯錯誤,所以先要實驗,獲得成功的經驗,之後再全面實施。請記住管理上任何新的變化,都不要全面展開,因為那樣風險太大,也違背了管理學科的特性。

我非常欣賞小平先生的“經濟特區”建設的策略,正是四個經濟特區的成功,我們才在全國範圍展開了30年改革開放的程序並獲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如果沒有四個經濟特區的建設經驗的摸索,改革開放的決策也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效。

我們要有科學的態度,實際上要有兩個態度,一個是要有自然科學的態度,以事實、以資料、以真理說話,還有一個叫社會科學的態度,以本質、以人性去說話,沒有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決策就很難有效,所以重大決策一定要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怎麼做?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訓練自己掌握理性決策的步驟,一旦這些步驟成為你的思維習慣,你也就具有了理性決策的能力。

步驟1:識別問題

在決策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理性決策的第一步是識別問題,識別問題的標準是依據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在這一點上我們很多人就沒有理性決策的習慣。我舉個例子,很多企業的每一年目標都比前一年有增長的設計。比如一家企業2008年完成9億元銷售額,希望2009年增長30%,達成12億元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確定,我們就要確定如何實現。大部分人在做完12億元目標的決策之後,他就開始分析怎麼樣可以實現這12個億。問題就出在這裡了,理性決策不是識別12個億的問題,而是分析增長的30%如何實現。做理性判斷的時候,就是分析12億元和9億元之間的差距到底是什麼,圍繞這個差距來分析影響它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有什麼限制,需要哪些資源。當把這些問題都識別清楚了,就可以做出一些合理的判斷。

所以有些時候,我不太建議請專家來做決策,你可以參考專家的意見,但是一定不要依據專家的意見做出決策,更加不能請專家來做出決策,雖然我自己也多數情況下被稱之為專家,但是我很清楚專家所具有的三個先天的侷限性。第一,專家在分析情況的時候都是以理想性來分析的,不是理性,總是會在理想狀態下,來做問題的識別。第二,專家最大的侷限性,是專家並不需要對決策承擔最後的責任。第三個侷限性就是,他所依據的資料都是整理過的,專家會保證獲得資料的工具是正確的,但是無法確保資料是正確和全面的。

所以識別問題的時候,還是要真實地考慮自己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才行。你不能完全藉助於現實的情況做分析,必須識別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到底是什麼,也不能完全依據理想來做分析,那同樣是無法區別問題而導致決策非理性。

TCL購併湯姆遜的時候,TCL公司也做過很多諮詢,幾家專業的諮詢公司給TCL公司做了報告,同樣它也請教了行業內外的很多專家,一部分認同購併,一部分不認同。最後TCL公司根據自己的國際化的理想,決定購併湯姆遜。今天這個購併案給TCL公司帶來的重創還在恢復中,如果回過頭來看,應該是決策非理性,沒有識別判斷購併湯姆遜的理想和TCL公司現實之間的差距是什麼,有沒有限制,還要哪些資源等這些問題,比如說人力資源的問題、法國市場的消費者習慣的問題等限制,這些限制的資源沒有識別,結果可想而知。

步驟2:確定標準

理性決策的第二步就是確定什麼因素與決策相關。

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什麼因素和決策相關,這些因素是否可以觀察,是否具體,是否可以測量。當一些和決策相關的因素無法觀察和測量的時候,決策常常會遇到阻力,甚至決策無法得到實現並帶來極大的損失,所以理性決策的第二步是非常重要的。

大亞灣核電站專案確定建設之後,在香港引起很大的震動,並提出要抵制建設的要求。大亞灣核電站成立了一個公共關係處,當時在國內的公司中沒有任何一個組織結構中有這個安排,但是他們設立了這個部門。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預先估計到香港團體的意見會影響這個專案實施,這是一個相關度極高的因素,必須做出安排。他們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