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我老頭子匹馬單刀,也不讓他們跨進長城一步!(1 / 1)

一轉身,便是一個時代的一去不復返 ——朱棣。 “把《永樂大典》停了?你讓我在地下怎麼見祖宗!” “這場仗,就算你們都不去,我老頭子匹馬單刀,也不讓他們跨進長城一步。”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後世兒孫,就算不齒於我,至少也得留三分敬意。” “我為國家征戰一輩子,我辛苦一輩子!讓我們子孫永不再受戰亂之苦!” "靖難奪權?我不承認!" “打到十八層地獄,我也不承認!” …… 那個鏗鏘有力的聲音,變得低沉了下來,他好似在自言自語一般,輕聲說道—— “難道我一生的功績,洗不清我的罪名?” 那個男人的聲音,戛然而止。 而此時,畫面上出現了一行長長的黑字—— 永樂皇帝的十大功績: 其一,修《永樂大典》; 其二、六下西洋,九巡北海; 其三、五徵漠北; 其四、浚通京杭大運河、修建明長城; 其五、北建故宮、南修武當; 其六、經營東北、開發邊疆; 其七、八十萬軍降服安南,完善三宣六慰,形成了中南半島諸國臣服於明的政治形勢; 其八、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構建海洋貿易霸權帝國,萬國來朝; 其九、以藩王入繼大統,並且成功削藩,維護了中央集權; 其十、遷都北京,奠定了後世北京首都,華北政治經濟文化格局。 燕王朱棣,才絕驚人,尤其文治武功,非常人能及。 尤其作為君王,擁有罕見的、卓越的軍事能力,並且身先士卒,鼓勵士卒奮勇殺敵…… 其一、迤都山之戰。 明軍趁雪奇襲元軍,朱棣先派部將觀童假裝勸降,隨後指揮騎兵突然包圍了此時正在一處低窪地躲避風雪的元軍主力,最終兵不血刃,大獲全勝,北元太尉乃兒不花嚮明軍投降。 此戰北元汗國一戰報銷男女數萬口,羊馬無算,帳篷數千,大勝。 《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二百八》:(洪武二十四年四月)遣使命今上(朱棣)督穎國公傅友德,收捕番將阿失裡等。 戰役大致過程,《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傳第十七》:(傅友德)復從燕王徵哈者舍利,追元遼王,軍甫行,遂令班師(在這裡,文獻僅僅提及了明軍的第一次佯撤)敵不裝置,因潛師深入至黑嶺(今大興安嶺),大破敵眾而還,靖難大戰(朱棣本人親自指揮)。 其二、甲戌,燕王以郭資守北平,出師次通州,指揮房勝以城降(勝) 其三、朱棣於永樂八年至二十二年間,五次率軍北征,其中四次以韃靶與兀良哈為作戰物件,一次以瓦剌為作戰物件。 五次親征裡又以前三次的規模最大,其作戰地區分別在斡難河、忽蘭忽失溫、闊灤海和屈裂兒河。 後兩次親征,均因阿魯臺聞訊遠遁,未戰而還。 朱棣的軍事能力之強大高超,翻遍史書,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曾有過著名的史學家說過:昔漢武、唐宗者,雖屢破北狄,但均系遣大將而非親征,漢人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其實,朱棣較之歷史上許多偉大帝王不同之處在於,朱棣是一個擁有海洋意識的帝王,並且試圖構建一個海權國家。 我國近現代史所有的悲劇,都是因為與海洋脫節。 農耕文明的侷限性也就能夠製造出腐朽封閉的遺清,看似幅員遼闊,實際上卻是孱弱的老式帝國。 只有來自海洋的活力,才能為我國文明帶來新的活力。 我國在明朝開始的幾百年內,擁有舉世無雙的貿易本錢,絲綢、茶葉、瓷器、大黃。 田培正先生在《明代前期至中期財政儲存研究》中認為,下西洋收入為明朝政府帶來了鉅額的利潤,僅黃金就有七十二萬七千四百餘兩,白銀一千二百七十六萬四百餘兩,還不包括一些奇珍異寶和香料的實物價值。 但是田教授的說法,也有待商榷的地方,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宣德時期財政支出,而是單單拿了明憲宗實錄裡的資料,減去英宗朝將內承運庫和太倉庫分立後的金花銀收入的推論。 但是就直接看這組資料,也可以看出來鄭和下西洋給明朝的確是帶來了巨大的收益,給永樂年間帶來的儲蓄,直接惠及了四代皇帝才算用完。 正如《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二百七十四》所說的那般—— 上外嚴內仁而雄才大略,條理精密,知人善任使,推誠待下,凡所委用。 非浸潤所能間,饞諛之人,終見疏斥,矜過誤,略小罪,不以一眚掩眾愛,不以私愛蔽大惡。 聽言之際,明睿所照,不待其盡,洞見底蘊,臨幾剛果,裁製大事,數語而決,與下人言,開心寫誠,表裡明白。 重刑獄,死罪至四五覆奏,隆寒盛暑,必疏囹圄淹滯。 蓋唐虞三代以來,若漢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太祖,其寬仁大度,聰明文武,閎遠之規,乾剛之用,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鮮儷焉。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