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要高出許多。更何況丁淮有云亭侯地爵位。所以曹操要稱呼丁淮為大人或候爺。

丁淮倒是沒想到曹操一直在注意著自己。更是沒有料到曹操還會發問。

曹操這一開口。皇甫嵩和朱儶也齊齊看過來。似乎也對丁淮在聽到盧植押解進京、性命即將不保地訊息後地無動於衷表示疑問。雖然兩人知道丁淮必有理由。因為根據丁原和盧植地交情。以及丁淮、盧植二人互相地惺惺相惜。丁淮是沒有理由會不擔心盧植地安危地。

丁淮略一思索。道:“以淮看來。盧公此次只是有驚無險而已。諸位不需擔心。”

皇甫嵩聽丁淮這樣說。知道其必然有充分地原因。心中地大石也落下了一半。但是心中仍有擔心。不由出口問道:“哦。十常侍久與我等勢不兩立。此次子幹被押解進京。雖然實屬冤枉。但十常侍必然在皇上跟前壞話說盡。顛倒是非。欲置子幹於死地。元常豈能說子幹有驚無險?”

皇甫嵩地問話。正是朱儶和曹操心中地疑團。

丁淮微微一笑,對皇甫嵩道:“此中因由並不難推測,只是諸位關心則亂,一時失了方寸才會沒有仔細進行推敲。理由有三:盧公此次被十常侍陷害,押解進京,朝中楊大人雖然已經不是太尉,卻也必然會全力和十常侍周旋,力保盧公,此其一;如今正處平叛黃巾之時,若是皇上真的殺了盧公,則會令前方將士士氣大跌,軍心不穩,不利於平亂,此其二;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也是視同水火,雖然大將軍與盧公並有過多交情,但是畢竟是有著共同的敵人,故大將軍必然也會為盧公求情,此其其三。所以,淮才會認定盧公此番絕對是毫無性命之憂。”

丁淮的一番話分析的頭頭是道,聽得三人不住點頭。其實,皇甫嵩、朱儶都是極其聰明之人,對於這三個理由也不難想到,就像剛才丁淮所說的一樣,二人卻是關心則亂,才會方寸大亂,沒能將事情進行仔細分析。

至於曹操,因為訊息得知的早一些,對於這個問題分析的也比較透徹,自然知道盧植毫無危險,否則方才曹操也不會一點都不擔心的眼睛骨碌骨碌亂轉。

看著三人眉頭盡舒的樣子(曹操自然是裝出來的),丁淮繼續道:“只要我等能將黃巾之亂儘快平定,到時候我等再和大將軍以及楊大人聯名上書,澄清真相,力保盧公。黃巾只要平定,皇上必然龍顏大悅,有了我等上書,盧公必然會安然無事。”

皇甫嵩心中大喜,丁淮的這個建議是最符合皇甫嵩的心意了。不但可以繼續進軍,掃平黃巾,建立不世功業,而且還可以救得盧植性命,可以說是兩全其美。所以,丁淮的話音剛落,皇甫嵩就出言附和,道:“如此甚好。”

朱儶和曹操自然是沒有任何意見。朱儶此時正需要大量的戰功來彌補自己的大敗之罪,以便能夠功過相抵,保住官位。而曹操則是剛剛招兵來到,手中沒有絲毫戰功,當然是希望獲得大量的戰功來鋪平自己的青雲之路。

皇甫嵩略一思索,對三人道:“如今波才雖然大敗,卻沒想到竟然有幸被其逃脫,波才此人深通兵法,實乃我軍之大患,若不斬草除根,必然還會釀成大亂。波才此去必然投靠汝南彭脫,所以我軍當乘勝追擊,進軍汝南,諸位認為如何?”

乘勝追擊,在現在來說無疑是最正確的決策,眼光、智慧不下於皇甫嵩的丁淮三人豈能反對,當然是一致同意了。

丁淮並不想同他們三人一起,於是道:“我軍進攻汝南,可分兩路同時進攻,皇甫叔父和朱大人從長社向南進軍,淮從宛城向東進軍,兩路齊進,加上波才新敗,黃巾軍士氣不振,則波才、彭脫勢難抵擋。諸位以為如何?”

皇甫嵩和朱儶對視一眼,兩人自然是十分表示同意。其實,對於皇甫嵩和朱儶也和丁淮是一個想法,並不想和丁淮待在一起。原因卻是丁淮的謀略、武藝都在兩人之上,倘若一起進軍,功勞必然大半都會成為丁淮的囊中之物,這是兩人都不願見到的結果。

只有曹操見丁淮絲毫沒有提到自己的名字,感到納悶,出口問道:“丁大人以為操乃無用之人乎?”

丁淮連忙道:“孟德切莫誤會,淮方才話未說完,孟德可分兵一支,進攻陳國黃巾,使其兩邊不能接應。”

曹操大喜,這可是一個獨立帶兵,並很有可能得到戰功的機會,沒想到丁淮竟然將這樣的好事給了自己,心中甚是感激,正要相謝,這邊朱儶忽然道:“以儶來看,汝南黃巾有義真兄和元常兩路夾攻就已足夠,而孟德兵力單薄,恐難敵陳國黃巾軍,不如讓儶率領本部兵馬同孟德一起進攻陳國,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