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難民越來越多,沾縣的存糧已經不夠支援到玉米收成之後,還請各位鄉親能夠體諒王博的難處,動員大家各回各鄉吧,根據刺史丁大人的命令,各地都必須開倉放糧,以救濟災民,王博也早已按照刺史大人的命令,通令樂平郡各縣開倉放糧,難不成各縣並沒有遵從本太守的命令,但是據王博所知,各縣確實都在開倉放糧。”
在這名老者對面坐的一位老人起身道:“大人說的不錯,我們這些人來自樂平郡的各地各縣,據老朽所知,各縣也確實都在開倉放糧,只是每日分到手中的糧米根本不夠食用,所以我等才不得已才來到沾縣,還請大人明鑑。”
王博不由覺得奇怪道:“王博也曾派人到各地檢視,每日每人分發的糧米和沾縣無任何區別,不知諸位為何非要離開家鄉來到沾縣求糧?”
聽了王博的話,六名老人均是互望一眼,那名領著趙喜進來的老人道:“大人,據老朽從外地難民中得到的訊息,各縣每日所分發的糧米數量尚不及沾縣的一半,許多人家雖每日能夠得到糧米卻仍舊有人餓死,所以大家這才背井離鄉來到這裡了。”
王博聽了,不禁和管家對望了一眼,眼神中盡是疑惑。
(票票~~~啊票票~~~~)
。
正文 第六章 趙喜獻計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2:23 本章字數:3107
怎麼會是這樣,王博心中不禁嘀咕起來,難道說是下面各縣的縣令在故意敷衍自己,並沒有將糧米如數分發到各地難民的手中,而是剋扣了一部分。畢竟是剛到任不久,王博對各縣縣令並不太熟悉,不知他們為官如何。
根據這六名老人所反饋的情況,看來確實是如此了,王博心中也解了一直以來感到其他各縣的難民紛紛湧進沾縣的疑惑。
既然知道了問題的關鍵所在,王博必須要馬上做出反應,一旦解決了這個問題,外地難民便會停止湧向沾縣,更會有大量的難民會再次返回家園。但是,時間比較緊迫,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讓王博去將這些縣令一一調查,究竟該怎樣辦呢,王博很是頭疼。
趙喜在一旁看出王博的臉上有為難之色,知道王博沒有好主意去解決這件事情,心中便打起小算盤來。在趙喜聽到這兩個老人的話之後,心中便對於如何處置這件事情有了一個辦法,只是一直沒機會說話,此刻,機會來了。
“此事何難,小人就有辦法,保證半個月之後,整個樂平郡各縣分發的糧米和沾縣一樣多。”趙喜眼見機會到了,突然高喊了一聲。
其實,說白了,這個問題很簡單。前文有交代,今年大旱,靈帝下詔將各地苛刻酷虐和貪汙的地方官員一律免除,而樂平郡的前太守趙邱正是其中之一。樂平郡的貪官汙吏又豈是趙邱一人,各縣的縣令也都如此,並且和趙邱沆瀣一氣。
但是,靈帝下詔只是免除了郡守和郡守以上的,並沒有動及縣令和縣丞。是以,雖然樂平郡的郡守換了,但是下面各縣的縣令卻是依然未動,而王博畢竟也是剛上任,還沒有時間來得及去一一進行調查,才造成了上一次不大不小的難民事件。
趙喜的話音剛落,眾人的眼光馬上全部彙集到了趙喜的身上。這個孩子是誰,這個每個人心中的疑問,就連帶著趙喜進來的那名老者也沒想到這個孩子竟然敢在太守大人跟前來了這麼一下子,畢竟趙喜只是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能懂什麼。
這名老者正要出口訓斥趙喜,管家卻已經先開口了:“你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麼,不要在這裡大聲嚷嚷。”
趙喜好不容易逮住了這個機會,豈能放過,於是道:“小孩子怎麼了,有志不在年高,小孩子也能解決大事情,太守大人,這件事情小人就有辦法,倘若小人的辦法不行,任憑太守大人隨意處置,小人毫無怨言。”
“好一句有志不在年高”,王博不禁對穿著一身破破爛爛衣服的趙喜刮目相看了,問道,“你是誰家的孩子,有多大的年齡,多高的志向?”
帶趙喜進來地那位老頭聽了王博地這句問話。心中大恐。這句話分明就是故意諷刺。弄不好一旦王博發起怒來。不但會向這孩子問罪。而且還會連累了自己。想到此處。這名老者竟然不知該怎樣去處置當前地窘況。
趙喜卻沒有絲毫地害怕。依然是不卑不亢道:“回大人。小人名叫趙喜。今年十三歲。至於志向嗎。當在三公九卿。”當然。這並不是趙喜地心裡話。趙喜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地誌向究竟是什麼。亂世不久就要到了。是輔佐別人當皇帝。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