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甫嵩約有三十出頭的樣子,而盧植的年齡卻是約四十歲左右。皇甫嵩字義真,安定朝那人,是度遼將軍皇甫規的侄子。其父皇甫節,曾經做過雁門太守。皇甫嵩身長八尺,少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盧植字子幹,涿郡涿縣人,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年輕的時候與鄭玄一起在就讀於馬融門下,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
黃巾之亂還未發生,此時皇甫嵩和盧植兩人的名聲還不是很響,皇甫嵩此時僅僅是北地太守,而盧植現為尚書一職。尚書原為少府屬官,秩六百石,全國政務共分六曹(有時為五曹,有時為七曹)打理,一個尚書分管一曹,為後來的六部雛形。盧植現在是兵曹尚書。
楊賜和盧植二人似乎對丁淮很感興趣,態度十分熱情,兩人都是文武雙全之人,更是愛才之人,對於丁淮這個小小年紀就能想出那樣的奇謀大敗數倍於自己的敵寇自然也就惺惺相惜了。而皇甫嵩向來孤高自傲,對丁淮的那個計謀並不覺得如此新奇,所以在對於丁淮的態度上比楊賜、盧植二人就稍微冷淡了一些,卻也不代表不歡迎,畢竟皇甫嵩和丁原的關係還是相當好的。
待丁淮向三人一一執晚輩禮之後,楊賜樂呵呵道:“建陽兄當年在戰場上向來是所向披靡,無人可當,沒想到令公子年紀輕輕竟能立此大功,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呀,也只有建陽兄才能教匯出令郎如此之才呀。”
丁原連忙搖手道:“楊大人過獎了,丁原乃是一介武夫,平素打仗很少用計,怎會通曉兵法計謀,而且犬子八歲便離家出走,十年才歸,原又怎能教導,實是犬子拜了左慈道長為師,才有今天這一點小小成績。”
本來在一旁靜坐的皇甫嵩聽到丁原的這句話,連忙驚訝道:“莫非是無極山的左慈道長?”
丁原奇怪道:“正是,莫非義真兄和左慈道長有舊?”
皇甫嵩道:“嵩豈能有此福氣,只是嵩久聞左慈道長大名,一直想拜在其門下,卻又不知道長仙蹤?”
丁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道:“這事又有何難,左慈道長已返回無極山,義真兄現在即可趕往無極山懇求左慈道長收錄,不就可以如願以償了嗎?”
一直沒有說話的盧植這時忍不住插話道:“建陽兄可能有所不知,左慈道長有一規矩,一旦收徒之後三十年之內不會再收第二個徒弟,若是想拜在左慈道長門下,我等還需再等三十年,三十年之後或許我等已是一堆白骨,豈不是水中月鏡中花?”
一直在一旁聽幾人說話的丁淮心道,沒想到師父的這個規矩,知道的人還真不少。
丁原聽後甚是驚訝,道:“原實在不知左慈道長竟然還有這樣的規矩,並且當時是左慈道長主動提出要收犬子為徒的。”
“左慈道長主動收徒?”皇甫嵩和盧植兩人同時失聲叫道,似乎覺得不可思議,天下之間竟然還有人能讓左慈道長主動提出收徒。兩人相視對望一眼,然後再看丁淮的時候,眼光中不但增加了熱情的光芒,畢竟愛屋及烏嘛,兩人對丁淮更是十分羨慕,只看得丁淮心中發毛。
。
正文 第十八章 初見張角
16K 更新時間:2009…9…28 15:32:35 本章字數:3452
為了表示對丁淮的看重,楊賜當晚便在府內擺上了一桌宴席,專門為丁淮接風洗塵,席間除了楊賜、皇甫嵩、盧植和丁原父子之外,楊賜還特別邀請了一個人,從楊賜的行為舉止來看,似乎對這個人十分的欣賞。
此人約三十七八歲左右,長八尺,白麵長鬚,頭縛黃巾,一身淺黃色的儒袍,給人一種世外高人的感覺。丁淮見到他的第一眼便感覺到這個人不簡單,但是當丁淮在楊賜的介紹下聽到這個人的名字後的心情,只能用兩個字還形容,那就是震驚;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萬分震驚,因為這個人的名字是張角。
從楊賜的介紹中,以及現在的時間來推斷,此時的張角顯然還沒有發動黃巾起義,只是到處施符救人,行醫治病,廣收人心。但從張角能夠出現在司徒楊賜府中也可以看出,張角現在已經有了爭霸天下的野心,可能是因為張角的教眾還沒有達到足以讓張角產生爭霸天下野心的實力,所以還沒有拉開起義的序幕。
其實,張角現在能夠出現在司徒府中,並和皇甫嵩、盧植十分要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張角乃是南華老仙的弟子,對於左慈拜在南華老仙門下,張角卻是不知道的。而張角此時也只是藉助自己的醫術精妙在官場上活動,以便打探一些朝廷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