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戰功,雖然在事後查證多半是虛假,但給崇禎的印象就是盧象升一邊大言炎炎,虛驕誤國,一邊膽小如鼠,避不敢戰,兩相迭加,崇禎這人又是暴燥操切的性子,對盧象升已經到了難以隱忍的地步。
只要盧象升敢帶兵離開主要戰場,偏離主要路線,剝他職務,逮拿進京的詔旨和緹騎一定會轉瞬即到,根本不會有絲毫延誤。
有這樣的壓力,加上自覺對不起百姓,盧象升渴欲一戰的心理就能理解了。
君子以一死報家國,無非如此,也不過就如此。
“我是明白,就是覺著有點可惜。”丁宏廣先是淡淡應和一句,接著又是怪叫一聲,大喊道:“兵分兩路辦事,咱們算是徹底毀了,就不知道馬三標那廝事情辦的如何了?要是兩邊都砸了鍋,嗯,我看孫老頭也是一個倔驢,要是都砸了鍋,大人的臉色可就十分難看了。”
“盡人事,聽天命,大人從來不求全責備。”
姜敏倒是不以為然,張守仁交辦事情,從來不對部下說一定要成功的話,提也不提。所有事情盡到最大努力,有時候是九分努力,還要看一分運氣。不是每件事都能成功,總之事情辦到無愧無心就得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迎客(2)
所謂一定要成功,不過是加壓,唯心的很,張守仁從來不說這樣的話。
“趕緊回浮山吧,出來這麼久,我可是想家了。”
“想媳婦了吧?”
“你不想?”
“嘿嘿,想是想,不過也是想大人,想咱們的隊官,雖然平時王隊官就是板著個臉,不過還真是怪了,一見到他,心裡也就安定了,什麼樣的事都過的去。不過隊官雖然厲害,但要是哪天大人和咱說上兩句,那一天都覺著特別帶勁,心裡十分舒暢。”
“好了,趕路吧!”
一行人終於在雨幕中再次跋涉了,儘管帶回了壞訊息,但畢竟是可以回浮山了。
而與特務處其餘人心頭沉重的情形不同,姜敏更多的是一種莫名的觸動。
為將帥者,是不是盧象升的選擇是對的?
如果身為宣大鎮的一份子,自己是不是也能無怨無悔的跟著盧象升前行,明知道是一個死局,仍然義無反顧的跳下去?
姜敏知道,張守仁對他們的任務是和營救孫承宗不同看待的,畢竟膠州那邊的影響力太小,一個遊擊將軍的份量也太低。
就算是名臣總兵,都未必能使盧象升改變主張,更何況是一個無名之輩,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呢?
所以任務失敗倒沒有什麼,只是在一個參謀軍官的角度,姜敏也是十分的困惑……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
……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
浮山營外,鑼鼓喧天。
特務處的情報組是早就返回浮山,並且帶來了勸阻盧象升不力的訊息。
對這個失敗,張守仁倒是能理解。
在清軍入關之初,盧象升就提出一個夜間奇襲的計劃。他打算用宣大和關寧兵的精銳鐵騎,挑選出一萬到兩萬的精銳,然後奇蹟清軍主力,結果這個計劃是被高起潛和楊嗣昌聯手反對而否定。
在當時,盧象升與楊嗣昌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楊嗣昌甚至說出了“你拿尚方劍斬我麼?”這樣激烈的話來。
盧象升脾氣秉性之剛烈強直,由此可見一斑。
盧象升的這種脾氣秉性,也是由來很久,甚至影響到了他的領軍做戰的方式。
在明朝將領中,因為訓練不行,裝備很差,一般打仗很少有進取進攻的,都是被動應戰,或是採取守勢。
而且,文官也從不參與訓練,而盧象升在勳陽之戰前不久才統領到一支萬人的雜牌軍,來自各處,都是新軍。
很短時間內,他就把這支軍隊訓練成型,成為精銳,然後採取突襲的辦法,主動進攻四十萬之多的農民軍,結果陣斬首級過萬,當時赫赫揚揚的農民軍被他打的聞風而逃,土崩瓦解,盧象升成名,亦是勳陽一役。
這樣一個統帥,想勸他避敵讓戰,自是不大可能。
而且,這一陣子的訊息,猶其不好。自清軍破高陽後,接著連下衡水、武邑、棗強、雞澤、文安、霸州、平鄉、南和、沙河、元氏、贊皇、臨城、高邑、獻縣,掠奪財貨人口,所向無敵,不論州縣皆下之。
這麼一來,盧象升身為督師,壓力越來越重,而崇禎在楊嗣昌和高起潛的影響下,打算以孫傳庭代替盧象升,並且令首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