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舍,投放的時候就是一千五百隻,到現在快一個月了,死了二百多,還剩下這一千多隻。
以當時的條件來說,這個死亡率是可以接受了。
雞長的越大,抵抗力也越強,精心照顧,張守仁覺得是可以把雞養好的。
等再大一些,就分蛋雞和肉雞,分別來養,反正他地方大的很,也不必放在籠裡養了,地方大些,通風好些,雞生病的可能性也是降到最低。
喝的水是開水,喂的料也是煮過,儘可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態圈(3)
還有石灰消毒等措施,也是寫成規章制度,規定下來。
這邊的雞場是有專門的工人照顧,外圍是陸防營計程車兵們把守,不要說老百姓不能隨意進來,就是張守仁自己進來,還得對口令。
人來的少,人身上的各種病毒也不大可能傳染給雞群,危險性就是更小一些。
“這些雞要是長大了……”
“還有雞蛋!”
老掌櫃和秦東主的眼中,有火花四濺。
兩個商人,立刻就是看出了這龐大的商機。雞鴨魚肉,人皆所欲。以前的大明,物價便宜,一隻活肥雞也就是四分銀子,一兩銀子夠買二十隻的,養雞真不是什麼難事,雖然沒有人規模化養殖,但小家小戶好歹養一群,不費事,養肥了就賣,賣幾隻賺一兩錢銀子,換幾鬥米,一家人也好吃飯。
雞蛋的價格也是不貴,幾斤雞蛋抵一隻雞,隨行就市,嚇不著人。
現在是不成了,也不知道咋了,年景不好不說,這物價是一年比一年高。普通人,哪怕就是秦東主這樣的大商人,也是搞不清楚明末物價持續上漲的真相,不過對物價的把握那是沒有話說的。
現在一隻活肥雞,最便宜也得六分銀子,肥壯一些的,賣個七分八分,也不是不可能。
十來只雞,就是兩把銀子,眼前一排雞舍是一千來只,十排是多少,百排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