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實習的問題,張守仁沒有大量合格的教師,這年頭朝堂上計程車大夫們算是學究天人了,但就算是有名的大儒,比如黃道周,劉宗周,或是東林黨的那些有名的君子儒生們,就算這些人來當張守仁學堂的教師,他們又能教些什麼呢?
除了徐光啟和孫元化,還有宋應星等明朝士大夫中的異類,他們會學習天文星相學,學會幾何,學習地理,並且通曉農事,算是理工農諸多方面一起發展。
除了這些異類之外,大明士大夫們根本就是對經史之外的知識都一竅不通。除了子曰的之外,他們也就懂一點太極圖說,研究一下週易,天理人倫原本是最簡單的學問,在中國卻被這些人孜孜不倦的鑽研了上千年,現在一切當官的基準更是從這些斷章殘句中獲得,這樣的人才,要之何用呢?
這不是張守仁鄙薄明朝計程車大夫,實在是有明一朝,除了少數人外,真正傑出優秀的人才實在太少了,這一點,連宋朝都遠遠不如呢。
宋朝好歹有士大夫和皇家共治的傳統,所以士大夫被控制的不嚴,理學在宋朝只是一個學說流派,根本不是清朝那樣有統治地位,五花八門的學問多了,士大夫也不是死板一塊,有宋一朝,好歹還出了個說出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的王安石。
這樣振聾發聵令人警醒敬畏的話,也就是宋之士大夫敢言敢說了!
就這麼三句話,就一個王安石,就足以蓋過整個明朝了。明朝最妖孽的王陽明不過一個心學,張居正更是等而下之,差的遠了。
現在的閣老尚書,更不在張守仁眼中,張居正好歹還能理財,並且對明朝的制度進行一些修補,除此人之外,沒有哪一個人敢對制度有任何變動,所謂申時行之流已經是優秀的官僚,但也僅限於如此了。
明之士大夫,不外如是!
在他看來,這些人,包括現在請的有功名的夫子們,只不過就是有掩人耳目的作用。另外,教一教入門的功課,夯實學子們的國學基礎,這一層來說,倒也不錯。
但兩年功夫,也就足夠了。
他可不希望自己栽培出來的人才,一個個只會搖頭晃腦,詩曰子云的……他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
“老掌櫃呢?”
和這個學生聊了幾句之後,張守仁發覺對方神采飛揚,思維敏捷,對著自己這個大人物也沒有太多的害怕神情,顯然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才。
這個收穫令得他對自己的膠州之行十分滿意,也是對學堂分送學生到各商行的決斷感覺十分得意。
不過他久居上位,不會叫這個學生看出自己的情緒,聊了一會之後,就是問對方李老掌櫃的所在。
“老掌櫃在南屋上房,正在和人談生意……”
“哦,帶我過去吧,我在一邊等著就是。”
“這個……”
原本是一件簡單的小事,這個學生臉上卻是露出了為難的神情。
張守仁微感不悅,看向對方。
“瞎,山長,學生帶你過去看看就什麼都明白了。”
這個學生倒真是爽利,雖是眉宇間還為難,不過立刻又是帶著張守仁到南屋上房那邊。
張守仁的隨員們也是在院子裡撣土,擦臉,小做歇息。
到萊蕪那邊,還得穿過高密和青州地界,到濟南府地界後再往南,路還真的遠的很哪。
林文遠不及收拾,也是跟在張守仁身邊。
楊英明側頭看看,知道林文遠是張守仁的親戚,也是浮山的高階武官,於是微微一笑,也沒有出聲阻止。
要說起來,浮山這邊已經是利豐行的最大的客戶,聽說現在秦東主有意把濟南的總行給遷到膠州來,李老掌櫃這邊也是有買下四周房子,把分行擴大幾倍的打算。
這邊離浮山所近,也離方家集近,利豐行現在全部的鹽都在浮山這邊,遷地為良,確實也十分合宜。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大家閨秀(1)
第一百八十三章大家閨秀
南屋上房是三明兩暗的堂房,高大軒敞,外頭紅漆廊柱,黃楊木雕窗,裱糊的嶄新的天棚,房內四白落地,多寶閣上放著精巧的古董……當時的有實力的商家,無一不是這般裝飾,談生意也是要談的沒有一點菸火氣,不象後世商人那樣,恨不得把銅臭二字寫在臉上才覺得舒展。
文化積澱,千年內涵,到後世時落得銅臭二字,中國的根基也是被毀的不輕。
當然了,這也是有身份的商人才擺的起這個譜,一般商家,也就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