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覆滅時江南和閩浙等南方省份沒有災害,沒有兵亂,一直在國家的控制之下,而大明王朝卻轟然倒下,並且不是被本民族的反抗力量所取代,卻是被一個人丁才六萬,整個軍隊核心才是兩萬滿洲八旗披甲兵,加上無甲旗丁和蒙古、漢軍八旗不過十五萬人不到的異族小型軍事集團給摘了桃子。
張守仁的這一次南下之行,用心良苦之至。
在距離兩個城市只有十里不到的時候,天色大亮,久違的太陽也是終於升了起來,開始散發出一點點的熱力。在山道上,可以看到城頭上雉堞高聳,旗幟整齊,遠遠的傳過來隱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向右首眺望,隔著襄江,十里外的萬山上煙霧蒸騰,氣勢雄偉。萬山的東頭連著馬勒山,在薄薄的雲煙中現出來一座整修過的堡寨,雄據山頭,也有旗幟閃動。
馬鞍山的北麓有一座小山叫小頂山,距離襄陽城只有四里不到,原本是一座遊玩觀賞風景的勝地,現在也是在山頂上修了堡寨,有軍旗在頂峰飄揚著,同時傳過來一陣若隱若現的金鼓之聲。
整個襄樊地區,已經在短短時間內被楊嗣昌殺氣騰騰,固若金湯。
張守仁止住馬步,將領們也紛紛帶馬,幾十人成一個扇面形,簇擁在他的四周。
他揮動馬鞭,看也不看左右,喝問道:“姜敏,眼前的襄陽,給你兩千精兵,叫你做一個偷襲奪城的計劃,怎麼樣?”
半響過後,姜敏才答道:“是兩千個東虜白甲的水平的精銳麼?”
“兩千東虜白甲……也行。”
姜敏沒有再出聲,和參將處的幾個高階助手低聲商量起來。
“嗯,就算兩千個東虜白甲,想用偷襲的辦法奪城還是辦不到的。小頂山上有軍營,城外明顯有放了水的壕溝和吊橋,城門上有槍戟林立,把守十分森嚴,萬山上也有堡寨,監視的十分嚴密,以參謀處的能力,暫時做不出偷襲的計劃來。”
“化裝成大明官兵,持正經的印信,路引,少量人進入吊橋和城門,突然襲城,然後大隊湧入,如何?”
“大人,這無疑是辦不到的。且不說城中有大量兵馬,光是搶佔翁城沒有太大用處,而且守備盤查這麼嚴格,不要說東虜,就算是流賊是本朝中人,又怎麼能混的進去呢?”
參謀處的人都攤手,表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事。
其餘的將領們也是紛紛議論起來,說來說去,也是沒有人覺得能詐開眼前這座城池,成功的混進城去,並且只靠一兩千精銳就把城池給攻打下來。
張守仁的面色也是十分怪異,俯瞰著眼前的雄偉城池,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在蒙元入侵南宋時,眼前這座城池堅持了二十年以上,直到被蒙古人弄來的回回炮打的無法反抗為止。
在此時,也就是不到兩年之後,張獻忠被打的窮極無聊,趁著襄陽空虛,城中守備文官和武將的無能,以兩千勁卒快馬奔襲,一個黑虎掏心,直接攻佔了湖廣和整個南方剿賊的中心,襄陽。
襄陽一失,襄王亦死,同時李自成打下了洛陽,殺了福王,連失兩親藩,成了楊嗣昌的催命符。
其實在他的指揮下,如果不是左良玉和賀人龍都不效命,張獻忠有十條命也完了。
因為張獻忠在南方拖住了大量明軍,李自成得以在河南順利發展,最終成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這些史實,以前在他的腦海中只是文字,而此時他已經是一個深入歷史之中的人,而眼前的一幕幕已經是鮮明的圖畫,就是這麼活靈活現的呈現在他的眼前。
“莫要教條,如果一切都是從固定而無變化的,諸君此時應該還在浮山熬鹽,而不是出現在這裡。”
張守仁面色凝重,馬鞭指向流淌不盡的漢江江水:“人間的事物就象眼前的滔滔江水流淌不絕,現下的襄陽看似固若金湯,是一座不可攻取的堅壘,但若楊嗣昌不在城中又如何?換了一任兵備或知府及守將又如何?哪怕就兩月之前,我來和你們說偷襲的話,便又是另外一番計較了。”
在姜敏等人深思之時,他又揮動馬鞭,長聲笑道:“走,咱們見楊閣部去!”
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
先至樊城,在城門處驗了印信和關防,守門的守備不敢怠慢,彎著腰陪笑道:“徵虜將軍即將到來的訊息已經傳遍襄樊一帶,想不到是末將在這裡等到了。”
張守仁在馬上笑道:“怎麼,都知道我要來?”
“是的,”那守備答道:“前日徵虜部下已經來傳過話,說是徵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