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2 / 4)

朝廷留下張守仁,能叫登州兵久鎮湖廣,甚至留下張守仁為湖廣總兵。

這樣的事情,無非就是表達一下意思,連最無知的小民也知道,現在山東出了大事,需要張大將軍率部回去剿滅賊寇,所謂留在湖廣,除非是湖廣的陝寇再起,弄的其餘各鎮官兵剿不下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把張守仁和登州兵留下來。

不過,這樣的留法代價也是過大了些……

至三月二十前後,浮山軍已經整編完畢,並且先頭部隊已經起行,主要是輜重和工兵營,他們先行出發兩天時間,除了在新野一帶建立補給點和軍營外,還會派出不少尖兵,沿著前行道路,勘測詳細地圖,畫出沿途河流和山川地圖,在此時方便部隊行軍,並且預定宿營點和行軍速度,同時提前各地官府提前預備豆料和糧草……此次行軍是朝廷急調,所以浮山在糧草補給上不會和朝廷客氣的,能補充多少,便可以補充多少。

至於沿途測繪的東西,將來回到浮山後自然就是參謀處製作沙盤的第一手資料,走多遠,制多少,將來都是大有用處的好東西。

“這一次我軍返回的路線當以新野、鄧州、內鄉、南陽、夾縣、朱仙鎮……這樣一路過去,路程在兩千三百里左右,現在是三月二十二日,兵部限期是在七月十日之前需趕到東昌府臨清州,我軍當然不需要這麼久的時間,預計在平均每天四十里的速度返回,六十天以內,趕到臨清州城下。”

“工兵那邊已經派人回來送信,新野已經選定宿營點,並知會當地官員預備好我們的行糧供應,因為朝廷嚴旨,他們也不敢怠慢。”

“聽說南陽府那邊特別的悽慘,沿途所見,觸目驚心。”

“難道我們又要一路放賑過去?”

“要是這樣就不如先到襄陽,放船到武昌,九江,再到南直,從瓜州渡上岸,再沿運河,一路放至臨清,這樣時間不會耽擱太多,最多延誤十日左右,距離兵部限時還早的很呢。”

“坐船我可不成,在浮山我沒打過魚,就是因為上了船頭暈……”

“呸,虧你還是咱浮山千戶所的人,坐船也怕。”

“不止我,咱們隊伍裡有不少平度州的高密的,還有河南過來的,人家可一輩子沒上過船,得先想好了。”

幾十個副將參將都在張守仁的節堂之上,說的十分熱鬧,此次會議,說軍議倒也不算軍議,只是由倉儲後勤處的羅國光,加上參謀處的姜敏,還有輜重工兵等各部門向野戰各營通報行軍的計劃,同時通知各營分別動身的時間,劃定在新野等地的宿營區域……這些事情,向來是各後勤部門的職使,出現漏子,從上到下就會自查,哪個部門出的差錯,自然是由哪個部門的主辦來負責,所以這事前的通氣會也是在所難免。

這樣的事,就是由下頭的人自行商討就行了,張守仁在一邊拆閱信件,看公文,聽著誰滿嘴胡柴了才會說一聲,把會議引向正軌就成。

不提孫良棟這樣的刺兒頭,就是黃二和蘇萬年和錢文路,甚至張世強幾個,姜敏和羅國器都不好安排他們,或是直接下令,只能張守仁在這裡坐鎮著才好。

當然若是直接下發軍令,這些軍頭們也只能凜然聽從,軍令如山,無人能抗,不過這樣的做法就是太嫌生硬,不如開個通氣會,大家有什麼直說出來,比直接下軍令效果反而是要好的多。

“大人,萬監軍來了。”

“哦?”

張守仁把埋在信箋公文中的頭抬起來,眼神中略顯一絲詫異……這萬元吉似乎是掛著大理寺的官職,在楊嗣昌這裡是朝廷派下來的監軍,崇禎對楊嗣昌還算是尊重和信任,沒有派太監前來監軍,劉吉元和盧九德是監視鳳陽與京營各鎮,和楊嗣昌沒有直接的權力衝突,因此這萬元吉權柄很重,在年前楊嗣昌立足未穩時還沒顯露出來,最近這幾個月張守仁不過問湖廣諸事,楊嗣昌當然也不會幹坐著等他,調集興安鎮、三邊秦兵、河南鎮兵、京營兵、湖廣鎮、川兵的老將張令等部也紛紛調動,看現在的動向,是要兩邊一起動手,一部份剿滅西營不到一萬人的殘部,剩下的去剿滅在英、霍山一帶的革左五營與羅汝才等諸營。

動作極大,動員糧草兵馬甚多,光是總兵級的大將就有十餘人之多,任猛如虎為剿賊總統,左良玉為剿賊副總統,左良玉雖然是平賊將軍,但資歷確實遠不及猛如虎,如此諸軍還算聽命,二十萬大軍已經開始往各要緊地方調動,只等諸軍抵達應至位置,糧草充裕之時,就可以展開一系列的做戰行動了。

楊嗣昌權柄變重,因為他的身份地位更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