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2 / 4)

著入土,還有勳章,但性命丟了就是丟了,這麼大的代價,大人費這麼多心血經營的濟南城,管是什麼事什麼人出頭,咱們都要定了!”

他的話,十分跋扈不法,不過明末時崇禎帶頭違法亂紀,罔顧綱紀,只看實力,所以軍心早就和早年不同,現在這話聽著,眾將也不曾反駁,只有張世福皺著眉頭道:“凡事聽大人安排,咱們聽命行事就是。”

“大人一定會有所展布!”孫良棟沒有反駁,但還是信心十足的道:“些許封賞,才不會叫大人自亂章法。”

……

……

入夜之後,酒宴開始,到起更時分,才宣告結束。

麥少監等一群欽使喝的醉醺醺的,懷裡也是揣著張守仁送的五百銀子的超大紅包,其餘錦衣旗校,也是五十到一百兩不等。

這個程儀,和當時督撫送給欽使的通例差不多,不過稍微豐厚了一點而已。

拿了紅包,麥少監就是隱約暗示,表示臨行之時,宗主爺特別吩咐,張守仁是首輔薛閣老的門生,要特別照顧。

說這話的同時,也是透露了不少的內幕。

原來崇禎並沒有獻俘太廟的打算,不過當日薛國觀安排之後,王德化等人弄的太過火了,使得崇禎過份高興,加上第二天第三天接連不停的有大臣上賀表,整個京城都沉浸在歡喜之中……也是難怪,東虜雖然已經明顯在退兵,但尾巴還在畿南,前鋒才到通州北,退兵過程,最少還得個把來月,京師還在□□之中,在大捷訊息傳來之前,仍然是人心慌亂,十分不堪。這樣的情形下,大捷訊息傳來,斬首一千七百級,這種華麗的大勝刺瞎了不少人的狗眼,賀捷的奏摺堆的比山還高……到這時,崇禎才隱約明白點軍心民氣是怎麼回事,自己慚愧之餘,也是生出了獻捷太廟,午門閱兵的念頭。

說到底,他這個皇帝當的太可憐了,這麼一場大勝,一心想要抓住利用,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自救(1)

這種內幕,京師之中處在權力漩渦的人容易知道,外頭的人就不明白了,所以十分神秘。麥少監為了賣好,口上生花,說的特別精采,張守仁也是配合他,表現的象個不知世事的鄉下軍漢,聽的連連咋舌。

只是這麥少監當時鄙夷,事後在返京途中才想起來,人家也是閣老門生,這等事豈能一無所知?不過是裝糊塗,給自己面子罷了。

當下心中又覺慚愧,也是有點驚懼,這個人,手握重兵,為人還這般低調深沉,不是好得罪的人,京城太監,雖然有薛國觀和林文遠做了工作在前,但張守仁表現在後,使得群小不敢輕視,也不敢為難,也是他在政治和處事上漸漸成熟,並且超出常人的優異表現所致。

……

……

此後數日,麥少監一行人就在軍營外的一戶大戶人家的別業中安心住下,衣食供給都是最好的待遇,他們從京城過來也是擔心受怕,現在清軍正在從德州北邊和畿輔北邊一直向昌平和通州一帶移動,遵化一帶,也是佈滿奴騎,這個時候想回京師,未免有點太急切了。

反正是獻捷的事,京師尚在飄搖之中,估計天子也不會有太大興頭,不如再等一陣子,待清軍退出關門之後,浮山營再上路好了。

有此打算,自然是上下從容,浮山營照常練兵,各隊官也不打聽訊息,反正橫豎大家都有份,張守仁向來公平,封賞肯定是以他的意見為主,大家自然沒有什麼可擔心的。而且浮山向來自主,經濟獨立,物資也是自己搞,養兵帶兵,這些才是實的,朝廷的幾百銀牌和鐵鞭,大家幾乎沒放在心上,鐵鞭被送回浮山,融了鑄火銃,造槍頭,打戰甲,銀牌也是一體溶了,當餉銀下發,沒留一面。

這種做法,實在是啪啪的打朝廷的臉,好在現在更過份的將領都有的是,張守仁的這些小動作,還真沒有被人放在眼裡。

隔了沒有幾天,巡撫倪寵自德州返回,開始履行巡撫職責,同時督促東昌知府和地方官員,開始收拾殘局。

東昌府是受難最嚴重的地方,地方州縣幾乎全被打破,州縣幾乎被屠光,村莊被殺的人也是極多,被兩紅旗掠去的幾萬丁口,也全部是東昌府那邊的,賑濟和收攏殘局,事情是著實難辦的很了。

“唉,要人無人,要財無財,要兵亦無兵,要威權,則闔省無人視我為巡撫軍門,這個巡撫,當的是沒味道的很啊。”

百姓流離失所,這在官員眼裡是小事,就算皇帝都不會放在心裡。這些年來,大臣當面言及民間慘狀的事都不是一回兩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