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部分(3 / 4)

破膽,張守仁就在臨清,城中尚有城守營,商團,真動起手來,不是給別人理由兼併自己?這樣的蠢事不能做,他心中煩悶,卻也只得老老實實的等待著。

同時他也在關注著陽穀一帶的訊息,李青山率部聚集在曹州外圍,他很難放心。

種種不利折磨之下,這個在兗州呼風喚雨的總兵大將,嘴唇上起了十幾個燎泡,每天都是心煩意亂。

好在他麾下仍有實力,山東地方官員不敢輕侮。

商行也不敢過份的得罪他,在這陣子,商團雖然守住了,商行裡的商人倒有不少前來求見的,都是送糧送銀,數目雖然不多,也是反應人心。

到底他是朝廷鎮將,在兗州經營多年,這些商人要想繼續把生意安穩做下去,兗州的勢力也不是他們能輕侮的。

別的不說,濟寧一帶的棉花產出,如果他劉某人和那些世家大族從中作梗,這些魯商又豈能輕易獲利?

除了劉部之外,就是黃胤昌副總兵率的城守營,他的城守營十分精銳,武器裝備也不錯,明顯的也是有浮山的影子。

這個副總兵文武雙全,有憂國憂民的境界和心胸,所以與張守仁暗中交結,並不奇怪。

再就是倪寵的巡撫撫標,三方之中,反而是他這個巡撫實力最弱,人馬最少,訓練最為不精,撫標兵馬,實在也就算是巡撫的私人保鏢了。

這也是倪寵坐視張守仁經略濟南和東昌府的原因,固然是當日有盟約在,但倪寵實力太弱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朝廷的糧餉都是向九邊傾斜,湖廣和鳳陽也能拿到不少,畢竟南方的解額有不少是湖廣和南直隸直接運送的,為了保障自身安全,將物資向這些軍鎮運送也不是出格的事。鳳陽,九江,南都,安慶,這些軍鎮都設有巡撫,兵馬實力都並不弱,在崇禎十五年阿巴泰直過山東,插向南直隸時,史可法等巡撫陳兵淮安鳳陽一帶,阿巴泰眼見明軍實力不弱,最少看起來不弱,於是未敢深入,退兵走人。

以山東的地位,就算是巡撫也弄不到什麼糧餉,各府又被張守仁控制,牙行稅卡又是在大戶和王府世家手中,倪寵這個巡撫說是管著十幾樣事,從軍務到文教刑名錢穀無所不管,但實際上政令也就是在濟南城中了。

勢力越小,反而是要保,現在對張守仁坐鎮濟南惴惴不安的不是劉澤清,反而是倪寵等濟南的地方官員了。

四月中下旬的天氣,在南方是梅雨季的到來,在濟南城中,氣溫也逐漸上升,人走動時開始流汗,而且北方連年乾旱少雨,更促使了天氣加劇悶熱的過程,大太陽底下走一陣子,人很快就出汗,感覺到氣喘和乾渴。

“停一下,叫轎伕和挑夫們都喝點茶。”

三好行的李老東主已經是望七十的人,人老之後心也良善不少,感覺到熱浪滾滾之後,在轎中跺了跺腳,示意停下。

“多謝老爺!”

“老爺多福多壽!”

李府的下人沒有那麼多話,只是停下來,伺候老爺子到茶棚裡挑個潔淨位子坐下來,然後捧了自己帶的茶壺出來,倒出碧綠的泉水泡的上等好茶,待老爺子慢慢飲瞭解渴後,這些家人僕役才和挑擔的挑夫一起,在茶棚四角挑了陰涼地方,大碗茶送上來後,就端著茶碗喝了解解暑氣。

李老東主左右無事,打量著四周環鏡,把頭點一頭,笑道:“地方上倒真乾淨,不枉花了錢。”

商行在濟南花錢的地方不少,開始時不少商人都不理解,買賣人就是這樣,講究投錢進去要見產出,要不是秦東主等幾個大東主堅持,怕是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意把錢投在城市公益之上。這一次商團和曹州鎮在城中激戰,城中的百姓不止是吶喊助威,還在投石幫忙,還有運送吃食進來,通風報信的事就更多了。

沒有城中百姓的支援,商團計程車氣不會有那麼高,劉軍計程車氣也不會那麼衰落。

畢竟被全城幾十萬人敵視,那個滋味並不好受。

在李東主眼前,街道是十分平整筆直,打掃的十分乾淨,這裡是靠近府前街的大道了,全部是鋪著一層青磚為路基,兩邊是挖浚疏透過的排水溝渠,上頭還蓋著青石板蓋。

往年時,這裡是土路,雨天的泥沒過腳脖子,沒有陰溝排水,到處是一股惡臭味,就算有錢人坐車或坐轎子,但總有下車下轎的時候,那個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

浮山軍在城中時,因為當時瘟疫開始流行,衛生的事就提上日程,這排水溝還是當日浮山軍人幫著挖出來的。

現在商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