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忻點點頭,“耆英曾經三次被頒給欽差大臣關防。第一次欽差大臣的任內,耆英負責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次任內,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第三次則是與美國和法國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還有中法的《黃埔條約》。作為大清朝與洋人談判的最高官員,耆英幾乎參與了當年因鴉片引起的戰事後中西關係的全部條約談判。而其他諸如賠款交涉、收復舟山和鼓浪嶼失地事宜以及中外民夷衝突等事件,不能不說也無不浸透著耆英的心血。”
“恩,他現在已經由個大學士被降職為五品候補了。”懿貴妃嘆了口氣,“對錯姑且不論,喪失了朝廷的顏面,吃點兒苦還是不錯的。在洋務方面看來他還是很有些個道道的,將來與洋人打的交道開始多了,他還是能出些個力氣的,至少給七王爺做個參贊什麼的,應該蠻合適的。對那些過去有錯的官員,只要他們依舊肯死心塌地的為皇上出力,管他過去什麼樣,還是再用起來好。他們會感激皇上的寬宏,自然也會更加賣力。總比那些什麼都不做,只會汪汪叫的東西要好。”
“娘娘說的是。”奕忻不由得感激起貴妃來了。耆英為了復缺可是沒少求他幫忙,只是他不敢輕易地提出來,耆英可是當今皇上為了開脫自己外交上的失誤而尋找的替罪羊。可是他受了人家的好處,不說又總過不去這個面子,於是就有了前幾天兵部尚書桂良的保奏。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