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學校的面前。
事實上,儘管這份報道出現在預言家日報上,但對於考核實踐好評大大高於差評的情況下,還真是沒有多少霍格沃茨的學生關注這件事情,只當時預言家日報小題大做,根本沒有多少人在意,當然也還是有少部分幾乎可以不計的不和諧聲音。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儼然是暴風雨前的平靜,哈利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這暗湧其實他還真的沒有辦法控制。
鄧布利多沒有出現,他留守在霍格沃茨,也只能等著對方的訊息。
但是第三天事情就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這也是事情急轉直下的開端。
早餐時分,大量來自家長們的貓頭鷹湧到了學校,甚至有不少的吼叫信開始在禮堂裡炸開,也有不少民眾寄信到霍格沃茨,指責霍格沃茨的教學方式,甚至還有人要求換掉這個不及格的黑魔法防禦術教授。
而當天的預言家日報則冒出了一篇神奇的文章,內裡全方位、多元化、多層次的分析了禁林裡的恐怖生物物種,平常霍格沃茨與禁林是河水不犯井水,只要學生們不進去,就能保證人身安全,而這次黑魔防禦術居然將考核實踐放在了禁林,這完全是想要學生們陷入危險的節奏。
而更多的貓頭鷹發來了來自家長們的譴責,有不少的家長因為信任了輿論而公開的表示對霍格沃茨不滿。
事情鬧到最後,就連學生們也開始對這件事情關注起來。
關於這份報道,裡面提及攝魂怪出現在霍格沃茨純粹是因為公事,直接弱化了關於攝魂怪在這件事情上的存在,而這篇報道的矛頭依舊指向實踐考核這種教學方式對於學生來說有莫大的危險,裡面危言聳聽了關於禁林的危害,甚至有家長表明如果霍格沃茨不整頓禁林裡的神奇生物,一定會組織其他家長反對霍格沃茨的教學云云。
因為報道里對於實踐考核的指責,完全誇大了這件事情的影響力,這讓霍格沃茨也飽受了來自輿論的壓力。
如果不從感性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一定有人能夠發現,昨天那份報道看起來更為客觀,而今天這份報道的角度,才是魔法部為了推卸責任,才將事情推到了霍格沃茨的頭上。
第四天的報道上有了關於實踐考核的內容,裡面出現的內容顯然比想象中的嚴苛,甚至在很多人眼裡看起來難度太高,事實上這樣的考核看起來太前衛,在所有人的眼裡都有點不可思議,所以有不少家長紛紛表示接受無能,這一點讓輿論開始討伐著霍格沃茨。
至於這其中叫囂得最為大勝的到底是不是全是家長,就有待商榷了。其中的確有不少不明來歷的信件混在了其中,而且無一不是指責黑魔法防禦術教授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並且十分愚蠢的決定,甚至還有人公然說絕對不會善罷甘休,還有不少人表示要讓霍格沃茨換掉黑魔法防禦術這門課的教授。
鄧布利多在第三天的時候終於回來了,但他帶來的訊息的確不容樂觀。
在這件事情上,魔法部在輿論導向上還佔有主導性的地位。
儘管在大部分時候魔法部都無權干涉霍格沃茨的教學模式,可在名義上,霍格沃茨依舊受到了魔法部的管理。
其實如果有明眼人就應該能看出來,這件事情上魔法部也有錯,魔法部把控著攝魂怪,如果不是魔法部突然把攝魂怪帶到了霍格沃茨,那麼實踐考核也未必會臨時中斷,而事實上,就是所有的學生也沒有受傷。於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預言家日報並不願意刊登鄧布利多關於這件事情上的澄清,魔法部為了撇清關係,試圖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在了霍格沃茨身上,也直把攝魂怪的到訪硬說成了一場例行公事。
另一方面,鄧布利多的確是受到了來自別的地方的壓力,而且事情比他想象中要複雜,魔法部內部也比想象中混亂,因為就在鄧布利多向魔法部討厭說法的時候,他發現,就連魔法部自己也說不清楚,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因為的確沒有造成重大的影響,當時鄧布利多與魔法部當時沙光亮了的結果是要儘量把這件事弱化,等鄧布利多回到霍格沃茨以後視情況再給予學生們解釋——當時鄧布利多是敦促魔法部將事情調查清楚,畢竟這件事情弄不好,牽涉到的問題有很多,特別是魔法部的內部是否已經受到別的勢力汙染等問題。
這樣的結果雖然讓人不盡滿意,可是鄧布利多也的確需要給魔法部面子,再加上雙方明面上友好的關係,以及共同對抗敵人這一點從來沒有改變,如果這是敵人的陰謀,想要一石二鳥,那麼他們就必須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