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相聲大師 作者:蝴蝶的出走

你舅舅吧。”

方文岐搖頭道:“不是,我舅舅也沒死,死的是妙峰山寺廟裡面一和尚。”

黃華一推方文岐道:“我去你的吧。”

兩人表演的是傳統相聲《拴娃娃》,涉及倫理哏,被主流界攻擊和禁演,不過這兩人在街頭賣藝倒是沒人管這個,而且現場觀眾反響很好,已經表演完了,掌聲還是雷動,叫好聲不絕於耳,方文岐和黃華連連鞠躬,致謝觀眾。

此時,何向東也拿起了一個小笸籮,他是負責打錢的。像他們這種撂地演出,或者是在小茶館小書館裡面說相聲的,都是演完一段,打一回錢,大劇場裡面是憑票入場,先給錢才能進,這是有所不同的。

撂地演出還有一個諧稱,叫“雨來散”,颳風減半、下雨全完。露天環境沒遮沒當,颳風下雨了,聽相聲的人都走了,你找誰打錢去啊,民間藝人作藝非常不易。

打錢行話叫“開杵門子”,打第二回錢,叫“開二道杵門子”,基本上開完幾道杵門子,相聲也就結束了,藝人也可以收拾東西回家了。

何向東拿著小笸籮走到觀眾跟前,邊走邊說:“爺們幾個說段相聲不容易,水平可能一般,但是精氣神是足的,咱們也是賣了力氣的。沒有別的,場裡場外,兩老一少,各位老大,學徒我腳踏實地,城牆高萬丈全靠朋友幫,你諸位都是南走一千北走八百,扎一刀冒紫血,咯噔咯噔的好朋友。我們本事不高,但是也是指著這個吃飯的,您諸位方面的給個三瓜兩棗,回到家裡去,端起粥來,也不忘您的好處。”

開杵門子也是相聲十二門功課之一,這門手藝可簡單不了,是要靠師父親身傳授的,想讓觀眾把兜裡的錢拿出來可不是簡單的活。

所以就專門有打錢的生意口,用話來拴住觀眾,行話叫“綱口”,何向東說的那段就是。相聲門內有這麼一句話,杵門子是金子,綱口是銀子,活頭兒是銅子兒。以此來說明打錢的重要性,因為你沒錢活不下去啊。開杵門子也有厲害的,東北的相聲前輩於春明一回能開六道杵門子,讓同行很是佩服。

當然有誇的就有損的,在打錢的時候,就有人想跑,他一跑就會帶著別人一起跑了,剩下的人也會受影響都不給錢了,那藝人就要餓肚子了。

所以損人的話就出來了,比如:“哥幾個伺候您一場不容易,許您白瞧白看,您要是扭頭走不要緊,萬一給人群撞出一個窟窿來,那就是家裡死人,您行大,回去著急奔喪,搶孝帽子戴。”這種損話的綱口叫“刮綱”,說自己困難說好話的叫“腥綱”。

還有聰明的藝人會先使一“栓馬樁”,拴馬樁,顧名思義就是拴馬的樁子,讓你走都走不了的,一般藝人會用手比出抓王八的姿勢,說:“列位,咱這兒有位這個,他太太和別人好了,但是人家在咱不能說出來是誰,不然人家要急眼。他這就要走,等他走了,我就告訴您諸位這人是誰。”這話出來,人家就是站到死都不走,不然帽子就得綠了。

“受累了,辛苦您了。”

“受累,受累。”

“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沒有您不聖明的,受累,受累了。”

何向東對著觀眾一一打錢過去,碰到硬是不給的,他也沒有強求。按理說他們賣了力氣說了相聲,觀眾在底下也聽得熱鬧,享受了服務,就應當要支付費用,可就有那種佔便宜不肯給的,非要聽免費的,你也沒轍。

最可氣的就是有享受服務不給錢的還去諷刺那些肯給錢的觀眾,沒有君子不養藝人,沒有這些肯給錢的衣食父母,藝人們都餓死了,他們都上哪聽相聲去啊。

打了一回錢,何向東看了看笸籮裡面多是一毛兩毛的毛票,偶爾有個五毛的,罕見見到有一個塊錢的了,攏共有大概四五塊錢了,今天收入已經不錯了,何向東看看師父,說了聲:“大概載、中。”行話,載是四,中是五,就是收了大概四五塊錢的樣子,是不能直接說多少錢了,不然觀眾一看你掙錢了,那接下來我們不給了,那就沒轍了。

方文岐衝他點了點頭,意思是不用開二道杵門子了。

第十八章 八大棍兒

“初三十三二十三,兩口子吃飯把門關。蒼蠅叼走一個飯米粒,老頭子一怒追到四川。老婆家裡頭算了一卦,傷財惹氣……啪……賠盤纏。”

定場詩也是相聲十二門功課之一,一般是在說單口相聲時候用的,這個詩跟正兒八經的七言五言絕句不一樣,它是比較生活化和趣味化的,往往會有包袱在裡面。

而且會在詩的末尾摔一下醒木,意思是壓壓言,我這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