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應該加大力度捧這個孩子了。”侯三爺心中暗自琢磨著,在慢慢做著打算。
黃主任和何向東還在聊著天,黃主任道:“團裡面那邊呢,我是幫你跑了很多次了,但是團裡面也還是有顧慮,他們認為上次那一場演出並不具有代表性,意思就是太少了,你要保證自己的演出效果才行。”
何向東認真點頭,聽著黃主任的下文。
黃主任繼續說:“不過你也別擔心,團裡也沒有否定,團裡的意思呢,還是讓你的單口繼續再說幾場,暫時先別放在我們的節目序列裡面,後面幾場效果如果還是很好的話,那麼我再把報告打上去,那時候應該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
何向東道:“我明白了,您放心吧,接下來這幾場我都會好好表現的。”
黃主任也露出了笑容。。
何向東又問:“那我的單口還是放在節目最後面嗎?”
黃主任道:“應該是吧,哎,老侯,何向東的單口放在什麼地方?”
“老侯。”
黃主任又喊了一聲,侯三爺才回過神來,抬起頭看了一眼,問道:“什麼?”
黃主任笑了:“你走什麼神啊?我問你何向東的單口放在節目哪裡,還是最後面嗎?”
侯三爺想想說道:“先暫時放在最後吧。”
何向東點點頭:“好,那我先去準備。”
侯三爺叫住了何向東問道:“那今晚你打算說什麼啊?”
何向東露出了笑容:“張廣泰回家。”
“嗯?”黃主任一愣。
“張廣泰回家?”侯三爺露出了玩味的笑容。(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八章 罵兩句吧
張廣泰回家是傳統八大棍兒裡面的一個單口,八大棍兒現在是泛指說書型的單口相聲,但是在以前就單指那八個單口,張廣泰回家就是最原始的八個裡面的一個。
以前咱們介紹過,最原始的八大棍兒是掐頭去尾的,就只有中間光不溜秋的跟棍子一樣的一段兒,這裡面咱也說過跟評書門的傳聞,但這只是傳聞,是真是假,也無從分辨。
不過八大棍兒裡面的張廣泰回家、宋金剛押寶、康熙私訪月明樓和馬壽出世,這四個的確是出自評書《永慶昇平》,所以是有淵源的,包括單口相聲的藝術表現形式就跟評書有很大的相似性。
而且對八大棍兒的來歷也有很多種說法,也一直沒有統一,至於那個傳聞大家就見仁見智吧。
因為傳統的八大棍兒是沒有頭尾的,就只有中間這麼一段兒,觀眾聽得自然是不會過癮的,但是在當初老先生賣藝的時候他是不管這些的。
這些老先生畢竟在是茶館裡面說相聲的,他不是找一個書場專門說書的,而且以前賣藝的方式不跟現在一樣,現在是買門票,有了門票全場聽完。
以前是零打錢,說完一段拿著個小笸籮下去找觀眾要錢去,這叫開杵門子,這是賣藝裡面最關鍵的一門手藝,其他什麼基本功什麼說學逗唱都不如這個,因為這個是管吃飯的,你要不來錢說的再好又有什麼用?
當然現在的作藝條件較當初是好多了。
也正是因為零打錢的賣藝模式,所以老先生都是說一段兒收一段的錢,至於這玩意能不能說完他才不管,第二天他就上臺說對口相聲了,至於觀眾的胃口還吊著,吊著更好,你明兒還來,我還能掙錢。
這就是最原始的挖坑不填,缺德就是打這兒開始的,所以別怪何向東挖坑不填,他這是尊重傳統,多高尚啊。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老先生都是挖坑不填的,還有一部分老先生覺得這樣沒頭沒尾的說書不好,觀眾聽得也不舒坦,也有那麼一部分人給補上開頭結尾的。
但是因為老先生也多嘛,版本也有些不一樣,但都大同小異,畢竟主幹是一模一樣的嘛。
而且說書這種事除了書目要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臺上的演員要出色,要有魅力。比如要說個水滸傳說個三國,觀眾買本水滸傳買本三國演義的書看了就行了,後續的情節他們都知道了,何必還要來聽你來說呢。
更何況現在還是一個科技社會,電視劇都出來了,三國早些年就出來了,水滸傳今年也正在熱播,薛果只要一有空就看,人家這是圖文影像並茂的,而且還不花錢。
你憑什麼要人家特意抽時間跑過來還得花錢聽你一個人說人家早就知道的故事,這真不容易,換句話說你一個說書人要硬剛電視機裡面一群演員的影視作品,人家多熱鬧啊,你就一張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