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節目,還得到大批名家傳藝,郭沒有啊……
就不一一列舉了。
說何向東身上有郭的影子,這一點我肯定承認,但就這一個人物而言,郭的影子頂破了天只佔兩成,二者的人生經歷完全不一樣啊,何向東接下來遇到的事情也和郭不一樣。
兩人的脾氣性格也不同,稍微劇透一下,何向東不會跟主流相聲界打的天翻地覆的,他們有他們的相處方式,具體是什麼,我以後告訴你們。
二者的關係就擺在這裡了,如果你非要認為何向東就是郭,那就這麼認為吧,但是他的人生經歷脾氣性格完全不一樣,這樣解釋滿意嗎?
第二:薛果和張文海
這兩個人人物,沒錯,就是以謙兒哥和張文順老先生做的原形,我做了一定程度上的處理,但是不大,更沒有何向東的那樣大範圍處理了。
為什麼寫這兩個人呢,因為尊敬。
德雲社裡面我最尊敬的就是張文順老爺子了,老爺子真是高風,對相聲的貢獻非常大,唉,可惜走的早。
謙兒哥也是一個特別愛相聲的人,藝術水平也高,人很隨和,沒有什麼野心,就是愛玩,我尊重他的藝術,也喜歡他這個人。
至於郭老師,同樣的,我也非常尊重他,不說別的,但他對相聲的這份愛,和對相聲的貢獻就值得讓人尊重。
《相聲大師》這本書怎麼來的,就是從他們這群愛相聲,為了相聲拋棄一切的人身上寫出來的,當然不是指郭一個人,而是這樣一群人。
這種精神貫穿了相聲大師這本書,也撐起了這本書。
你可以質疑郭的性格,脾氣,甚至於人品,人性,這都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觀點,這是你的自由。
你可以說,我特別討厭郭德綱,沒問題,這是你的自由。但是第一點,何向東不是郭德綱,我寫的也不是郭德綱的故事,此乃其一。
第二點,任何人都無法否認他對相聲的貢獻,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吧。
……
很多人也都問我,你相聲幹嘛老是寫一些屎尿屁的東西,登不上大雅之堂,老先生好不容易把相聲搬上了大雅之堂,結果被你弄下來了。
解釋一下吧,講個小故事。
有一群農民種蘿蔔,種在地裡面,每天用農家肥澆灌,普通民眾很愛吃,但是高檔宴會廳的人卻不喜歡,嫌髒,那些農民也只種蘿蔔,地位不高。
後來偶然有個機會,高檔宴會廳的老闆找到這群農民了,說是讓他們把蘿蔔弄到太空去種,把所有髒的東西,俗塵都給去了,這樣蘿蔔就可以進入高檔宴會廳了,這些農民也將變成高檔宴會廳的供應商,受人尊重。
那群農民也的確這麼做了,蘿蔔也終於進入了高檔宴會廳,農民也變成了收入尊敬的供應商。這些農民的確有本事,種到太空的蘿蔔很好吃,高檔宴會廳很喜歡,普通民眾也喜歡,皆大歡喜。
可是好景不長,這些農民退休之後,他們的孩子接手了,種出來的蘿蔔一點也不好吃了,高檔宴會廳的人不愛吃了,民眾更是不喜歡。蘿蔔都種不下去了,宴會廳也只是在重大宴席上面擺上一兩碗裝裝樣子,農民們也失業了,連蘿蔔這個品種都快要消失了。
就在這個時候,農民裡面出來幾個人,重新把蘿蔔塞回到土地裡面,每天澆上農家肥,屎尿都上,種出來的蘿蔔竟然很好吃,很快便被普通大眾接受了,蘿蔔又火了,不至於在選單上面消失了。
而太空蘿蔔呢,他還是存在的,還可以登上高檔宴會廳的啊。泥土蘿蔔,也很被群眾喜歡啊,蘿蔔品種豐富了,快要消失的蘿蔔重新被大量種植了。
這有什麼不好呢?
太空蘿蔔和泥土蘿蔔都還存在啊,這樣有什麼問題啊,高檔宴會廳很喜歡,普通民眾也很喜歡,蘿蔔也大範圍種植了,這難道不好嗎?
這有什麼問題嗎?
問題出在哪兒?
至於把蘿蔔重新插回泥土的那幾個農民,就單單從這一件事情來說,說他們功德無量有問題嗎?
而《相聲大師》要寫的就是把蘿蔔重新插回泥土裡面,並且向全國推廣蘿蔔,共同繁榮蘿蔔事業。
就是這樣,後續的劇情我會很認真構思的,保證你們是沒有見過的,肯定很新鮮,肯定很新鮮,肯定很新鮮,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何向東的發展之路也會很不一樣,期待喲,期待喲。
唐四方
2016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