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來說,他覺得,論文章的嚴謹程度,青少年報比不上人民日報。論文章的華麗與淵博,青少年報也比不上青年早報。若論文章的趣味性,青少年報比不上新民日報。不過還好,到底是國家級的一份報紙,刊錄的文章要麼是少年天才之作,要麼就是一些金牌教師,學者專家經驗,也算是有些看頭。再加上沈丹陽一直從事的也是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工作,自然,對於青少年報也顯得更為重視。
此前青少年報推出的一個專題,論華國教育模式。當時一位寫文章極好的作家,無意寫了一篇上課小事。這篇文章寫得是極好的,可是,這一篇文章卻被那可惡的主編單方面挑出“填鴨式教育”的話題,再加上他那句“吾生也有涯”無比有哲理的句子,一時引起多方觀注。
本以為,這個話題只是青少年報的一次炒作。畢竟,他們這些做報紙的,比不得個人做學問,需得時不時搞出話題提高銷售量。只是沒想到,這個話題這才剛剛討論,那位作家一句,己而為知者,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師,卻將一眾反駁的少年作家全部秒殺。
哪怕就是他們這一些教育學專家,面對這幾句無比有哲理的話,也不敢硬扛。最後,選擇以應試教育為突破口,這才洋洋灑灑,寫了一篇駁文。
也不知道那位作家回不回覆了?
雖然沈丹陽認為,包括自己在內的諸多專家,學者,已經就應試教育說得夠詳細與具體了。各方面情況也已經想到,對方應該沒有太多可以反駁的話。那麼,這一個話題可能要到此結束。相信青少年報也只是想扯個話題說上幾天,不可能頂風與應試教育過不去。
只是,沈丹陽卻是有些失望。以對方的學識,如果是其他話題的話,或許還能對此話題辯個三天三夜,但到底是有關國內教育,想再與對方鬥上幾個回合的事兒,恐怕是沒可能了。
嗯,回頭得問問孫在安,這位叫秋水的作家到底是誰,怎麼一點印像也沒有。
沒再多想,沈丹陽翻開青少年報,準備閱讀。
只是,第一眼,沈丹陽卻看到了第一版第一行的大標題。
“大學之道。”
這名字,誰寫的?
眉頭一皺,沈丹陽對這個大學之道名字有些不滿。
大學是什麼意思?
大學不是現在所謂的學校,也不是所謂的高等學府,大學,是大家之學,或者更為簡單一點的說,那就是大的學問。這與啟蒙學,幼學,小學,初學,這一些是區分開來的。於是,就學問來劃分,也就有了小學,中學,大學。
小學學的是小一些的學問,中學相對提高了一些,只有大學學的才是大家之學,大的學問。
只是因為大家對小學中學大學喊多了,便一直認為大學只是學校而已。
但殊不知,大學這兩個字的意義何其之大。
知道大學的意思,那麼,你就會明白大學之道這一個名字,該有多麼的大。
哪怕是學術大師“南懷景”,文學泰斗“楚隱玉”,也不敢取這樣的名字。
帶著批判的念頭,沈丹陽繼續看下去。
只是,僅僅只是看了一眼,沈丹陽卻是擦了擦眼睛。
他以為自己看錯了,然後,帶上老花鏡,雙手有一些顫抖的拿著報紙。
一個字,一個字,沈丹陽讀了起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僅僅只是讀了一句,沈丹陽便已全身顫抖起來。
沈丹陽是教育學的專家,更是文學界的專家,這一篇大學之道雖然用的是文言文,但他的意思,沈丹陽又怎會不知道呢。可是,也正是因為自己完全的明白,沈丹陽才如此的情緒激動。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雙手顫抖的撫摸大學之道所寫的每一個文字,沈丹陽感覺,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如滾滾熱水,熾熱無比,僅僅只是將手沾在上面,就已被燙傷。
沈丹陽將手縮回,然後,閉上眼睛,感悟著大學之道所蘊含的至理。
古之先賢對於儒家的最高境界,一直爭論不休。
有先賢說是不中不偏,認為這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有賢者說是中與和。
也有大儒稱之為善,所謂上善若水。
只是,千百年來,誰也說不服誰。
沈丹陽也一直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