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認可度、建立一個良好的公眾形象,所以他們將目光瞄向了那些需要捐贈的人。
一方用錢交換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良好的公眾形象,另一方則拿到了可以解燃眉之急的錢財。
如果葉樂這麼做了,那麼作為“互相交易”的雙方,葉樂有什麼資格單方面享受來自社會的讚揚以及白武真心實意的感激?
他受之有愧!
第487章 反響
昨晚,央視《遊戲紀元》紀錄片不知吸引了多少玩家或是那些遊戲與毫不相干的部分大眾。
長達兩個小時的紀錄片,帶大家真實的感受到了自2016年遊戲行業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讓不瞭解遊戲這個行業、不瞭解電子競技但所有人都真正的看到了每一位從業者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般一無是處。
不管是職業電競選手、遊戲設計師還是行業裡的其他從業者都擁有自己明確的分工,他們有自己的專職工作、也知道自己在幹嘛。
付出的努力甚至還要比很多人還要多得多。
它成功地告訴人們每一款遊戲背後的艱辛。
一款遊戲需要的不同職位已經達到20個以上,而有些大型遊戲甚至需要四五十人的團隊才能駕馭。
它還有大量的藝術創作者投入了心血在裡面,文字、劇情、影象、音樂。。。。。各種各樣的從業者透過努力才製作出了這些遊戲,並不像是很多人所認為的遊戲製作只是程式設計師的工作。
即使是這樣,有的遊戲甚至還得花幾年時間才能製作出來。
也許一款看似不起眼很簡單的遊戲,其中不知道暗藏著多少遊戲行業從業者的心酸和堅持。
據說昨天晚上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很多人都在反省自己,難道說自己一直在反對遊戲,是不是眼光太狹隘了一點,是不是觀念太偏執了一點。
不止是杭城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高中,很多其他中學的高三學生們也看完了這部紀錄片。
他們這才知道,原來想進入遊戲行業,並不是一定要報考計算機系。
遊戲行業準確的來說已經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產業鏈,目前已經很完善了。
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只是遊戲設計師,對於市場營銷人才、動畫製作人才、編劇人才等等都來者不拒。
這也意味著只要想進遊戲行業,並不是非得去學遊戲開發,大學裡的很多專業都可以學,且畢業後同樣有希望進入這個行業。
從極光遊戲身上就可以看到,動畫影視公司,出版社雜誌社,遊戲周邊加工產業、玩具工廠、科技公司還有太多太多的實體行業與遊戲相關,這樣的規模已經龐大到讓人完全無法直視了,這是一個涉及到上百萬從業者的巨大產業鏈。
規模巨大也代表著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程度,學生們都知道隨著遊戲產業和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機遇和崗位等待著他們。
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很多看完了這部紀錄片的觀眾都找到自己的好友聊起了這個話題。
這不,昨晚參加了學校晚會的兩名家長就在聊天軟體上攀談了起來。
“唉,我到現在才知道,原來做一款遊戲,竟然還需要那麼多人,用那麼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當真是各行各業都不容易啊!”
“還真沒看出來,原來咱們國家的遊戲行業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就連那些外國人也得乖乖為咱們國家的遊戲買賬。”
“可不是嗎!剛才不也說了嗎,我們國家現在可是排第一的遊戲大國。真給咱們華夏人長臉!”
“兒子給我說他玩的那一款遊戲製作好幾千萬,先前我還是不信但是現在感覺應該是真的了。一款大型遊戲要幾十人的團隊,而且每個人的薪水也不低,一個月可能光是發工資就得花上百萬。”
“看來,我兒子明年高考應該有確定的報考方向了,不一定非要讀計算機系,其實可以根據她的喜好和優點來,我女兒喜歡畫畫,就讓她去製圖和美術設計也不賴。”
。。。。。
另一邊,一個樸實無華的政府大院裡一對夫婦滿懷心事的還在想著昨晚那部紀錄片。
“老劉,你怎麼看?”
“我還能怎麼看?既然咱兒子真的想報考電競專業就讓他報考唄,不管是遊戲還是電子競技都還不錯。”
“怎麼這麼說話,你不怕他找不到工作?”
“你一個婦道人家懂什麼。現在這個什麼電子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