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樂都不得不佩服他們把“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個道理運用自如。
沒錯,葉樂他們那一套華夏電子競技聯盟、比賽制度、俱樂部模式都被這群外國人給學走了,甚至還在此基礎上做出了很多最佳化。。。。。。
葉樂總不能親眼看著自己費盡心血扶持起來的華夏電競被別人趕超,甚至成為落後和不專業的代名詞吧!
要想讓電子競技市場真正發展,構建電子競技生態圈是關鍵。
而在這一生態圈中,賽事是基礎,職業選手則是玩家與賽事的重要銜接。
如果過分重概念輕生態,中國電子競技市場將難以做到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葉樂覺得華夏電子競技職業俱樂部目前面臨專業管理人才缺位、商業模式倒置、執行機制不健全等多重問題,這些問題最終表現為大型賽事成績不理想,倘若無法得到妥善解決,最終則將影響華夏整個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
如今的華夏電競,商業化發展還很不成熟。
葉樂作為華夏電子競技聯盟的主席當然知道在這個行業內,最初選手的平均工資只有3000元人民幣,隨著俱樂部成績的提高,選手的待遇也在提高,在拿下多項冠軍後,工資大概也就只漲到七八千人民幣的樣子。
這還只是電競俱樂部中的一線戰隊,相比於其他沒有成績的戰隊,選手的待遇還要低很多。
再看看傳統的體育行業,幾乎很多人都知道一個體育專案解說的薪資與選手的薪資是有很大差距的。
但據葉樂的瞭解,如今華夏電競行業,解說的收入、名氣要比大多數普通選手的收入要高!
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狀況,這種現象導致很多新人不願意打職業,職業壽命短,待遇低,還不如轉教練、解說或者直播划算,畢竟選手也是人,也需要生存。。。。。。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是俱樂部單方面的問題,而涉及到整個產業的大環境。
如今華夏電競發展主要以盈利和推廣遊戲產品為目的。
它並沒有真正定位成一項職業的體育競技賽事,這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