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努力坐下去,三五年出一些硬的成績,不僅牽頭領導大功一件,底下負責執行這件事的幹部自然也沾彩。
扯出這事,發揚這事的自然是穆志恆本人了,身為主管生產技術方面事宜的領導。與副部長的頭銜相比,總工才更適合他。在諸多事宜中,穆志恆敏感地發現了冀北電廠降煤耗的實際意義,放在一個電廠而言也許只是雞毛蒜皮,但放眼全國千千萬萬個電廠,此舉實在是意義非凡的。
牽頭在全國推廣降煤耗,不僅在名聲榮譽上美滿,其對於系統發展的實際意義更將名垂青史,相比於各種五年、十年計劃,特高壓輸電、兩百萬電廠等冗長的專案。搞這件事實是個明智之舉。
只是在這個仍處於計劃生產的組織結構內。實在是很難掀起基層電廠主動想方設法降煤耗的積極性來,穆志恆這才如此大方地表揚冀北電廠,組織幹部學習調研,在今後為了落實這件事。也許會將這個指標納入生產考核。定為硬性的生產標準也說不準。
可說一千道一萬算一世。這件事都是需要人來做的。如今最有魄力、有能力,有技術做這件事的人,就在穆志恆面前。從冀北如今情況來看。幾乎是在張逸夫的個人帶領下,冀北電廠在短短半年已經取得了豐碩的進展,煤耗實實在在降下來了,達標自評也完美過關,如此的效率與執行力,都讓穆志恆意識到,張逸夫不僅僅是有專業技術而已,管理才能同樣表現出了與這個年齡不符的出類拔萃。
相比於需要五年、十年曆練培養的幹部,張逸夫在半年之內,就已經燒得如火純青,可以拿來用了,可以拿來進一步培養了。
而剛剛張逸夫的種種回答也解釋清了他在會場大發雷霆的原因,也許穆志恆不能全盤肯定,但至少他能接受這個解釋。
於是在華長青之後,穆志恆本人,終於也拋來了橄欖枝。
而張逸夫面對這個機會,無疑不能像面對華長青那樣嘻嘻哈哈拖下去……
如今,雖暫且壓過了歐煒,然其它歐煒仍有萬萬千千,歐煒幕後的歐煒更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再混下去,怕是牛大猛已經罩不住自己了,他也不敢罩了。
之前張逸夫之所以遲遲不敢承了華長青的邀約,便是因為擔心此事,華工本人都樹敵無數,不知何時乘風而去,更何況罩別人了,您走得瀟灑,剩下的爛攤子不還得底下人收拾?
而穆志恆就不同了,是切切實實的副部長,技術方面的一把手,在圈內浸淫了幾十年仍能明哲保身屹立不倒且穩固前行,實是位罩得住人的大哥。
且論功績,在全國範圍內搞煤耗,從實際意義上創造利潤,在財政方面讓部裡爽,這也是一個絕對討好的工程。
再深一步,能跟著穆志恆混,實在是在張逸夫認知中,如今最美好的選擇了,只有搞技術的人才會懂得張逸夫的珍貴。
張逸夫實在是再也找不出半點推脫的理由。
“如有機會,必盡全力。”張逸夫如是答到。
聽了這話,穆志恆才露出了真正的微笑,而後點了點頭道:“方法是否切實可用,仍需論證,這個論證過程中,無論是部裡討論還是電科院研究,都是虛的,需要切實的結果來論證,吃飯的時候我會與趙文遠交流,探討在華北地區試點的可行性。”
“明白。”張逸夫會意點了點頭。
果然,穆志恆還是夠穩,還是要先證明切實可行再全國普及的,萬一所有人都被張逸夫的材料忽悠了,萬一冀北降煤耗真的是運氣,到時候穆志恒大張旗鼓的給張逸夫委以重任,把全國折騰一遍卻沒有實際效果的話,這臉可就丟大了。
先在華北局範圍內搞一搞,無非是一個折中之舉,有了根據,後續也好推廣。多想一步,在部裡主導這件事,少說也得是個處級,不然沒人聽你的,張逸夫成為高工已經讓不少人眼紅了,真給他調過來直接升個處級,不少人都要跳起來的。
張逸夫倒也不急,華北局相對於水深火熱的電力部,無疑更清純可愛一些,外加有趙文遠罩著,也算踏實,暫上那層跳板積累積累也不錯,外加張逸夫近期也不想太緊張,他還有別的事要忙。
談著談著,車子到了招待所院門口,張逸夫先行下車步行最後一段距離,穆志恆則直接坐車進去,二人一先一後,免得同時出現讓人多想。
這頓晚宴又是一頓大酒,牛大猛在會場上丟人了,必定是要在自己擅長的酒場上找回場子的,外加虎父無犬子,車間主任各個是酒精考驗的戰士,招待也算辦得風風火火,至於歐煒那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