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製造業,無非兩種模式。
一種是先出產品,再推銷。一般日用品,民用產品走的都是這個路數,五分看產品質量,五分看推廣能力。民用產品面向大眾。生產成本低,生產週期短,先期投入可能少一些,後期的營銷支出反倒佔了大頭。
一種是先拉訂單,再生產。重工業多是走這個路數,因為銷路比較窄,需求都是特定的,都是給專門單位定製生產的,做了好多也不一定出的了手。作為買方,用預購的方式訂購裝置。可以節省流動資金。合理安排生產節奏。作為賣方,有多少訂單生產多少產品,減少庫存,在成本上也更為划算。
毫無疑問。二修廠必須是走後面一個路數的了。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
你在市場上沒有過得硬的產品。別人憑什麼給你下訂單?
別人不給你下訂單,你哪來的產品向市場推廣?
白手起家,脫離了組織。舉步維艱。
更何況,張逸夫準備搞的省煤器,又屬生產成本比較高的那一類,硬是製作十個八個出來,怕是也要將老本掏空了。而且根據各電廠鍋爐煙道的情況不同,對於省煤器的尺寸規格都是有不同要求的,不是說你做幾個標準型號的產品別人拿走就能用。
張逸夫之前每每想到這事兒,都是頭痛萬分,即便解決了製造商的技術難題,第一批產品的銷路依然是如此之難。不過此時此刻好了許多,因為眼看便要拉上學校合夥了。
大家信不過恆電,還信不過北方電院麼?
信不過向曉菲,還信不過常思平麼?
思量再三後,張逸夫乾脆決定把承包的事再拖一拖,把合作的事再提一提。最好的情況是,等北方電院那邊出成果了,可以投入批次生產了,這邊再把二修廠承包過來,否則怕是要白白養一百口子人幾個月了。
事不宜遲,張逸夫這便把向曉菲推出們去,讓她即刻前往葆州,以最快的速度把老教授哄開心了,越快出成品越好。
薊京的事情,能拖就拖。
向曉菲也沒辦法,臨走前囑託了幾句承包的事情,這便奔向火車站,希望能趕上最後一班火車。
張逸夫也是這才知道,向曉菲精挑細選後,最後許了一家電廠的達標改造工程。一方面那個電廠幾乎是聯絡過的電廠中最大牌的,另一方面人家極有誠意,副廠長親自來的薊京,向曉菲只得託博哥找了一處較為體面的辦公樓,在裡面跟人家聊的合作事宜,這進展還算愉快,雙方口頭上已經達成約定,後面的事情就是恆電的人去電廠考察一圈,大家把工程計劃列出來,預算給出來,然後電廠那邊開會走流程確認。
這其實都是好事,唯一不太好的就是,這家電廠名為塘峪火電廠。
張逸夫又是覺得無奈,又是覺得好笑。
八成是自己當時挑的毛病太多了,真把孔大為給嚇著了,先不說張逸夫點不點,萬一哪天局裡或者部裡安監的人來個抽查,他也要遭殃。
因此,這位偏安一隅的廠長,不得不嚴格要求起來,八成他找恆電做這個工程,根本就不是為了達標什麼的,就是為了保證安全,免得抽查出事,這才急令副手出馬,打聽清楚,找全國最好的外包公司來做。當然,恆電怎麼都是最好的,因為現下沒有第二個幹這活兒的了。
也罷,雖然跟他們有些過節,但都不是死磕的買賣,將來會好的,外加塘峪火電廠也屬於腰包較為雄厚的,有一幫本地工業供著,相信在委託費用上不會含糊。
距離回冀北還有兩三天,張逸夫乾脆利用這個時間,好好培訓一下趙紅旗。
做達標工程,工人們出的力自然是最大的,可最關鍵的,還是張逸夫做出的計劃,得有一個懂行的人,把每個角落都轉一遍,把每個不足都記下來,最後統一歸納分析總結,出一篇像模像樣事無鉅細的工程計劃。
有了這個計劃,牛大猛一看是這麼回事兒,段有為看了也連連點頭,這才能有後面的事情,否則就是一幫人瞎幹,事倍功半。
可以說,真正的難點與費精力的地方大多在這個計劃,真正幹活的事情,照葫蘆畫瓢,總能找到人來做的。
在冀北的時候,這事可以張逸夫來做,可要做第二個工程,要去塘峪,他就不可能親力親為了。
張逸夫左思右想,眼下他認識的人裡,除了文天明以外,幾乎沒有人有能力出這個計劃,臨陣磨槍培訓小學文化的趙紅旗更是痴人說夢,這件事,必須推出去。
於是,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