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今這137號人,90%都是薊京土生土長的大爺。又過慣了舒服日子,讓他們加班加點基本是痴人說夢,多幹一個小時活兒恨不得把你八輩祖宗都罵了,並且總有辦法用其它方式彌補自己的這個損失。
所以必須給他們挖一個深坑……
這個深坑美其名曰——空閒調休。
在廠子生產任務不緊的時候,鼓勵大家休息,把假日都用了。提前休息,緊的時候再補回來,週期按月結算,如果最後沒補齊,則按缺勤處理。工資咔嚓一刀。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考慮到現在90%的人都在乾瞪眼吃白食,張逸夫寧可看不到他們,讓他們在家歇著,最後願意補工時的來補,不願意補的自願砍薪,張逸夫也省錢了。當然,在工期緊的時候是不開放調休政策的,相對應地,此時會開放攢休政策,加班加點的每個小時都會記錄在案,將來開放調休後就可以肆意地休息了。與調休相同,屆時你也可以放棄這些假期,將你多付出的工時換成一筆象徵性的加班費,只是相對於薪水攔腰砍,這個數字少些罷了。
張逸夫也只是在摸索階段,希望用這套方法可以做到專時專用,每天上崗都有事做,你不出無用的力,我也不付憑白的薪。
另一點,就是班組獎勵制度了。
由於與供電局的合同所限,張逸夫不可能隨便辭退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每天朝九晚五來,沒有犯紀律錯誤,就無法辭退。這幫薊京大爺生活壓力有限,夠活就行,很有可能在將來面對可怕的生產任務之時,選擇逃避,也就是混。
於是新的班組制度應運而生,生產一線的人將被分為若干組別,在生產績效管理上引入一種競爭性獎勵,在有生產任務的時候,完成任務最多的的班組將獲得一筆不菲的獎金,根據張逸夫惡補的管理學知識,獎金這種東西要用好,就是要用金錢的刺激,讓大家打雞血,造就成倍的利潤,資本家真是罪惡啊。
當然,這也只是理論上的,還來不及用實踐來檢驗是否科學。這幫薊京大爺們也許會在參透政策後,用某種特殊的方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老闆與員工的博弈就此展開。
這些事情,還要慢慢摸索,省煤器試驗樣品的製造卻是片刻怠慢不得的。
三路人馬就在四月底的這一天,匯聚在了二修廠那幾乎淪為麻將室的會議室。
在前任廠長的“苦心經營”下,二修廠的硬體其實還是過關的,每年不管生產出多少東西,採購預算都不會放走一分一毫,秉承著“有多少,花多少,不夠了再要”的原則,二修廠有很多難以理解的開銷,比如現在大家所在的這個裝有四臺老式空調的會議室。
華北局……也只是電扇而已啊。
在做的人,除了二修廠的幾位技術尖子,班長,多是熟人了。電院一方陳延睿與常思平二老,攜弟子雙雙出場,陳延睿談過這次後就回去,常思平等人則暫時駐紮於此,指導生產。畢竟常教授也是拿人家的手短,最核心的設計圖都是張逸夫出的,學校這邊只是完善流程罷了,人家有指導的需求,滿足一下不為過。(未完待續……)
279 一頭霧水
二修廠這邊向曉菲自然是大老闆,如今她已放下了往日的新潮服侍,換上了一身標準的女士職業服裝,頗顯幹練。副廠長以及其他廠領導暫時沒有變動,其餘人矬子裡拔將軍,或是德高望重,或是技術出眾的尖子提為班長,列席會議。
張逸夫與文天明兩個萬年基友,則代表華北局來“考察進展”。
這一次,倒是張逸夫經歷的一次最正式的會議了,為什麼?因為有桌牌!
桌前每一個位置上都擺有漂亮的桌牌,什麼陳延睿常思平張逸夫之類的……讓人恍然覺得這是一次非常嚴肅且重大的會議。前任廠長在這些事上看來投資不少,向曉菲也不捨得荒廢,能用則用。
對於校方的人來說,這倒是挺受用的,尤其是幾位常思平帶的研究生,感覺自己非常受重視,是個人物。
簡短的介紹過後,會議開始,生產流程與工藝的方案,在兩天前就已經到了廠子,這次的主要議程就是廠子的人談談對這些方案的理解,深入探討一下。
這邊的生產副廠長四十多歲,其貌不揚,客套過後,就此開講。
“幾位教授,專家,領導,我是咱們二修廠主管生產的,吳強。嚴格來說,二修廠從沒生產過省煤器,但我之前在總廠待過,參與過那邊省煤器的製造,根據我對方案的理解和咱們廠的技術裝置,以及總廠那邊的資料,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