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來的,雖然在技術上自己的貢獻為零,但作為這個廠子的實際領導者,在姿態上必須擺出100%的重視。
張逸夫最怕的,也就是她一直過慣了閒散自由的生活,而對廠子裡的事有一搭無一搭,現在看來她真的是在為自己的城堡而努力,尤其是在賈天芸降臨後,她的努力好像有了一個實際意義上的參照物,一個確切的目標。
努力的當然不止他一個,誰都清楚局裡對工期有迫切的要求,作為核心人員的吳強與常思平同樣親歷親為在車間指導工作,他們更知道在黑暗中有人虎視眈眈,為今必須爭分奪秒拿出成果。
唯一與周圍格格不入的,貌似就是文天明瞭,這位華北局的幹部實在沒有理由大週末來這裡。
“吳廠長,常教授,這是張處長關於昨天問題的反饋。”文天明將一張看似非常普通的紙張遞向二人。
二人卻是一副莊重肅穆的表情,像接聖旨一樣恭恭敬敬接過,仔細研讀。
“你看,我說的沒錯吧!”吳強看過後先是笑道,“就該那麼組裝,錯位那麼多剛剛好,按照你說的走,缺點一二三四五,張處長都列出來了!”
常思平只皺眉道:“缺點一二三四五也都是成本工期上的,要想質量好。還是得按我說的走。”
“哎呀!張處長的意思也很明確,先保證試驗樣品快速完成送去檢驗,質量過關即可!批次生產再說”
“你們搞企業的,就永遠不知道精益求精啊!”
“你們搞學術的,就永遠不考慮現有資源!我們手頭情況就這樣,現階段沒條件精益求精。”
二人沒說兩句。又吵了起來,不過吵的內容都是觀念上的,對於實際實施方案上如今已沒什麼爭議,按照張逸夫說的走。
文天明看得不禁發笑,常思平肯定是非常不服且非常不爽的,他的很多設計都被推翻了,只因二修廠沒有那麼國際尖端的生產線與熟練工人,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放眼全國也沒幾個廠能達到常思平的標準。他不得不向現實妥協。與此同時,吳強也不得不妥協一些,為了質量,他也不得不將工序變得更復雜一些。
而促使雙方各讓一步,提出最終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