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個正式會議,不過前20分鐘都是嘮家常。憶苦思甜,內容相當豐富,中間還無數次牽扯到蘇聯人,足夠寫一本《東北電力往事》。
待到差不多的時候,遲大慶終於說明了來意,他也是受命而來。哈電集團得知了北漠的事情,給他們下的任務,希望他們過來談談超臨界的事情,看有沒有機會合作一下。
可很顯然,正規渠道的合作不怎麼順利。跟部裡官方溝通一直沒有回信,他們也沒轍了,只好就這麼硬著頭皮來闖了,好在張逸夫脾氣好,段有為又是老熟人,這才沒有鬧出不愉快。
張逸夫深刻地感覺到,對面的遲大慶儼然就是一塊通紅的炭塊兒,就這麼被塞了過來。
談起這事,段有為也有些尷尬:“不錯,北漠這件事現在我負責,不過一切還在談判階段,沒有落實具體的事情。”
“是,我們也是怕談定了來不及,這才趕來的。”遲大慶也知道自己欠了禮數,但還是不得不說道,“段總,咱們都是做實事的人,我就直接說了,這件事是機械工業部找我們哈電集團的領導談的,然後領導找的我,希望我們也能參與一下。部裡領導的原話是,北漠對我國的電機事業是一件大事,希望電力部能與工業部合作,互相借力發展。”
段有為看著遲大慶,有苦難言。
他何嘗不想用自己的能耐,使勁提電機工業一把?
這就又引出了一件有趣的事,電力裝置生產,到底是電力部管還是機械工業部管?
一般這種職權交叉的情況,就會出現一種必然的結果——
都管。
電力部屬下亦有很多大型電氣廠商,不過這個生產具有侷限性,基本不包括鍋爐和汽輪機,因為這倆太難了,必須搞機械,搞材料的人才能整好,搞電力的人不夠格弄這個。
因此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汽輪機和鍋爐的生產,反而不歸電力部管,名義上歸一機部,或者說是機械工業部,或者說是機械電子工業部,或者說是資訊產業部,或者說是工信部……
電力部的命運就夠多舛的了,機械部更飄逸,可見工業方面的格局變化程度遠超電力行業。
不管怎麼變,萬變不離其宗。
而其宗便是利益。
電與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利用,也相互矛盾著,唯一能牽動著他們兩雙手牢牢握在一起的,能且只能是國務院。
國務院大哥給二位分配好了任務和獎賞,方能合作。
不然就像現在這樣,兩邊人面對面坐著,完全不知道從哪開始聊。(未完待續……)
512 回頭
遲大慶也看出來對面也許並不很熟悉大研所,沒話找話,不得不簡單吹噓介紹一番,大研所始建於1959年,地處重工業基地,說到這個建立時間很有意思,這正是跟蘇聯翻臉的前一天,當斷不斷的時候,這之前發電行業的重型裝置相當程度上都依賴蘇聯人,領導人顯然已經意識到這玩意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自己搞。
從無到有,經過了30多年發展到了現在,大電機的路依然還未走得太遠,是時候向超臨界挺近了,追求更大的機組容量,更高效率的發電技術,超臨界是必須邁過的門檻,而遲大慶所在的大電機研究所職責就是先行研發,帶領汽輪機廠與電機廠共同攻克難題。
現下電力部引進大型超臨界機組,對電機行業來說正是一個黃金契機,他們自己找外國廠商談收效甚微,必須有大電機採購的巨大利益,才能勾引那些資本家吐出些真東西來,雖然來的唐突難論理數,但真心誠意可見一斑。
這種合作本應落不到張逸夫等人頭上,應該是更上面的部級、局級幹部商討的事情,難耐多事之冬,就這麼趕上了。
遲大慶介紹了這麼多,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段有為話裡話外也表示支援,他真的想把心掏出來支援,但整個流程操作風險與難度太大,他主意始終難以定奪。
遲大慶見狀,只得硬著頭皮衝鋒了,再這麼聊下去天就黑了。
“這件事情,領導其實也給過指示。”遲大慶強行建議道,“由咱們雙方共同起一個報告,呈交國務院。國務院批示下文,咱們按照中央精神共同合作把這件事搞成了。”
段有為嘆了口氣道:“大慶,你都說到這份上了,我也不隱瞞,我個人也有這個想法,幾次跟上面領導反應了。始終沒有結果,這件事如果我做主,早就這麼實行了,你看這樣好不好,讓你們的領導,跟我們的領導見面談一談,這不是咱們能做主的事情。”